《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防止包办代替,凡是幼儿能做的,应给幼儿机会做,凡是幼儿能想的,就给幼儿机会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看成可使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事,主张“凡是孩子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
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人的一生,而一个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是在幼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和学校都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阶段,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让他们获取其他知识更重要。在此阶段,教师与家长应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家园合作可以产生许多的教育资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但是从入园幼儿的家长观念中可以看出家长更多的是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家访,从对家长的调查入手,了解到幼儿在入园前的情况、家长希望幼儿入园后的学什么的习惯,幼儿园教师应用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从而使孩子尽早养成好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家长对幼儿在园生活的关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高家长的认识,帮助家长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为我们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行为习惯 家园合作 幼儿 家庭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进餐问题一直是家长比较重视的方面,这不仅需要班级的有效管理,而且要与家长形成统一战线,家园共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根据平时的观察,将幼儿进餐问题分为三种:独立进餐困难、挑食偏食、胆怯不敢主动添食。那么对于不同的问题,如何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善呢?
一、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与家长谈话、回访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并根据现状进行调查,做出科学性、针对性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园进餐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分析。
3.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来了解相关的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分析等。
二、示范为主,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对于独立进餐困难的幼儿,教师应耐心示范,引导幼儿独立进食,并通过家园合作,慢慢养成独立进餐习惯。如本班幼儿胡维哲,刚入园时一到午餐时间,就坐在那边一动也不动,等待喂食。起初觉得他可能不适应,所以喂了几次,可是过了几天还是之前的状态,静坐着不动,我走上前耐心地询问:“胡维哲,你怎么不吃饭呀?今天的饭菜可香啦,有鱼香肉丝,肉末炖蛋呢!”可是他怎么也不吃饭,于是我手把手地引导他吃,发现他还是很能吃的,一口又一口,一旦不喂了,他又不吃了。
与他妈妈沟通后了解,原来胡维哲从小是姥姥和姥爷带大的,吃喝都是老人包办,虽然父母也提了意见,可还是犟不过老人,一直到现在都是姥姥喂的,孩子也习惯了别人喂。可是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们都是自己独立进餐。
为了让胡维哲尽快独立进食,我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平时进餐时教他如何使用勺子,吃饭的时候嘴巴要靠向碗边等;二是在过渡环节时提供喂娃娃的游戏材料;三是积极与妈妈沟通,也与接送的姥姥姥爷耐心交流,告诉他们爱不是什么事都包办,那样可能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很多必要的生存技能,经过几次协调,与胡维哲的姥姥姥爷达成一致,回家之后也尽量引导孩子独立进食。
经过两周的时间,胡维哲基本能很快地把饭菜吃完,虽然拿勺子的姿势还不是很标准,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第二点也提到,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对于想吃而不愿自己吃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在幼儿园耐心地引导孩子吃,也需要和家长沟通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后,方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进食的习惯。
三、多方引导,激发食欲,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对于挑食、偏食的幼儿,可在开饭前让幼儿一起猜今天的午餐,再介绍今天吃的食物,激发幼儿的食欲。本班幼儿巴赫挑食现象比较严重,只吃荤菜,不吃蔬菜,还会找很多理由,如嗓子疼、不舒服了等。盛饭时,我先只给盛了半勺,心想:饭这么少,菜也十分不错,红烧肉丸、青椒土豆丝、西红柿蛋汤,可是他把肉丸吃完后,就趴在那边,歪着脑袋,皱着眉头,饭含在嘴里。不管怎么说,他就是不肯张口,再问他就说早吃饱了。我无奈地对他说:“今天一定要把饭菜吃掉,这样才是乖孩子。”原以为这样说了他会再吃点,但是根本没用,任凭说什么他就是不动。经过了解得知,巴赫从小由奶奶带,爷爷奶奶都对他非常宠爱,百依百顺,使其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长期如此,他的进餐习惯不仅得不到纠正,而且逐渐形成了挑食、厌食的不良现象。为此,我尝试了一些改进的办法。
首先,每天在吃饭之前都和他交流一下,用游戏拟人的方法告诉他蔬菜是很有营养的,吃了之后会长得高高的,变聪明,让他感受到教师给予他特殊的爱。在说话的语气中尽量以温和但不容置疑的态度让他明确一定要多吃蔬菜。
其次,在开饭前,可以请幼儿一起猜猜今天的午餐,让他们在猜测过程中不自觉地激发食欲。针对巴赫及个别幼儿不爱吃蔬菜的问题,我开展了“做做蔬菜串”的健康主题活动,请每个幼儿提前准备好一种蔬菜图片,活动开始后,首先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对小朋友有什么好处,之后引导幼儿如何用竹签(已处理过,没有尖脚的)将蔬菜串起来,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很成功,孩子们认识了许多蔬菜,知道原来蔬菜除了在碗里吃,还能成串煮着吃,调动了幼儿的食欲,他们自然慢慢地爱上了吃蔬菜。
最后,与家长密切合作,短信提醒家长注意平时饭菜的荤素搭配,不能因为幼儿爱吃某种荤菜就一直让他们吃。同时,在家长园地张贴幼儿挑食、偏食处理的小窍门,这样家园双管齐下,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经过一个月的坚持,巴赫在吃饭方面进步很大,基本能吃完,从与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到,家长对他的表现也感触很深,觉得自己的态度与坚持的原则对教育孩子是最有利、最有效的行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偏食、挑食行为得到改善,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鼓励为先,消除胆怯,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对于一些能吃但性格内向腼腆的幼儿,教师要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通过一些充满挑战性的活动,让幼儿更加勇敢、自信,愿意在没吃饱时主动添食。笑笑是本班比较内向的幼儿,不爱说话,有什么事也不愿交流,只会单纯地点点头,不满时便会哭泣。虽然说吃饭一直比较好,但由于内向的缘故,很多时候,她没吃饱也不会说出来。那天午餐,我说了吃完不够可以上来添饭,大部分幼儿都举手说:“王老师,我还要加。”只有笑笑还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她其实早就把饭吃完了,我走上前询问:“笑笑,你还要加饭吗?”她点了点头。她基本不会主动提出添饭或加菜,必须上前询问才行。
对于此类幼儿,一定要耐心地引导,鼓励他们没吃饱要大胆地说出来,教师也要多留意,发现他们的饭菜没有了要及时询问,需要的就适当添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笑笑有时会主动举手加饭,虽然话语不多,但还是有进步。在日常活动中,我会继续鼓励他,有什么事要大胆地说出来,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一些趣味的体育活动和日常引导,让这个内向、腼腆的小女生更加勇敢、自信。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要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开始,从以教师和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但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我相信通过家园共育和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6)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出版社,2001
附: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表
幼儿进餐行为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为了更好的了解您的孩子的进餐表现,为了下一代更健康,更好的发展,我们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请家长们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本次问卷调查为匿名调查,收集所得数据仅用于研究,请您放心填写,感谢您的配合!
Q1:,您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哪个班?
A 小一班
B 小二班
C 小三班
D小四班
E小五班
F小六班
G小七班
H小八班
Q2:您关注您的孩子在进餐时的表现吗?
A 关注
B 无所谓
C 没考虑过
Q3:您觉得孩子养成好的就餐习惯重要吗?
A 非常重要
B 无所谓
C 不重要
Q4:您的孩子在吃饭前能做到不吃零食吗?
A 能做到
B 在要求下能做到
C 不能做到
Q5:您的孩子会正确使用餐具独立进餐吗?
A 能做到
B 在要求下能做到
C 不能做到
Q6:您的孩子能掌握正确的用餐姿势吗?(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胸部靠近桌子)
A 能掌握
B 在大人的要求下能做到
C 不能做到
Q7:单您的孩子在吃饭时会细嚼慢咽吗?
A 能做到
B 在要求下能做到
C 不能做到
Q8:您的孩子能做到不掉米粒、不剩饭,基本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吗?
A 能做到
B 在要求下能做到
C 不能做到
Q9:您的孩子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吗?
A 能做到
B 在要求下能做到
C 不能做到
Q10:您的孩子吃饭时需要喂饭吗?
A 经常会
B 偶尔会
C 不会
Q11:孩子的用餐时间是否控制在30分钟左右?
A 少于半小时
B 半小时左右
C 大于一小时
观察记录表
幼儿姓名
幼儿年龄
所在班级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目的
观
察
实
录
原
因
分
析
教
育
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