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一个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对他今后的人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需要时间去消化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而生活习惯的培养则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幼儿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大,是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培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不是幼儿教育单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家庭教育一方面可以完成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所以,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靠幼儿园里教师的培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合作,才能使幼儿在相同的环境氛围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当今社会,国内外经济文化发展迅猛,对国民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应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从实际出发,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健康发展,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的人才。
一、让家长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与误区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的。而且在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小班的小孩子年龄小,可塑性越大,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抓紧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看到孩子在想要自己动手做事时,许多家长的表现却恰恰相反,常常都会说你太小,不行,或是哎呀别弄了,你会弄脏了。还是妈妈来吧等等理由去遏制孩子的行为发展。为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这一点,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适度放手”。“幼儿自主”对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也使其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家长是不能包办和不能替代的。就如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而言,有的孩子在班上刚学会用勺子吃饭,可是回家之后家长包办喂饭,不给孩子自己了练习用勺子的机会,这看似家长心疼孩子自己不会好好吃饭,但是从长远来看实际上却是浪费了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也容易让幼儿有依赖思想。因此,必须要让家长意识到坚持幼儿生活自理行为教育的家园一致性的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广大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存在很大的误区。很多家长都是重智轻德。家长对孩子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很重视,而对孩子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性格培养较为轻视。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幼儿而言,我们仍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运用游戏方式让幼儿轻松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平常我们将一些与生活自理好习惯相关的内容编成了儿歌,让孩子边玩边学,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要学习的东西。例如
:穿衣歌:抓领子(手抓衣领),盖房子(将衣服盖到头顶),小老鼠,钻洞子(伸衣袖),还有洗手歌等等。同时我们还将这些简单易学的儿歌上传到班级网站中,让家长也能够及时的了解,并和孩子们在家时也能共同的学习,家园一致合力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及时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帮其建立坚持的自信。
如今的孩子都生活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氛围里,常常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样的氛围出来的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会有很大的欠缺,在家过的小皇帝样的日子,到学校后下一个适应不了,什么都不会,特别是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经常表现出胆小、退缩。而在这种情况下最需要的就是我们大人的肯定、鼓励与支持,这时的一个眼神一个手指头都会让他鼓起勇气。因此,在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找到幼儿的进步点、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赞许。同时也得注意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循序渐进,让孩子先从简单的事开始,逐步加大难度,这样让孩子一步步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逐步建立自信。鼓励和表扬就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道精神营养大餐,孩子和大人一样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孩子就是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光靠说教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成人要以身立教,最直接的身教就是榜样示范法,它主要以成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去影响孩子。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本身的示范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们知道幼儿期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由于他们年龄小,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对于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尤其需要榜样的示范。因此,不论是家长或者是老师都要以身作则,做出样子。以正面诱导来教育孩子。
、不断复习巩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养成不难,但是要孩子学好养成却并不容易,这需要强化练习,俗话说的好,贵在坚持,只要坚持没有完成不好的事,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坚持不了做不好的是我们大人,以至于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反反复复而改不掉。特别是幼儿,他们没有自觉的意识,行为习惯就更要靠成人来帮助和提示了,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样慢慢渗透和强化。从训练内容看,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我们可以在平时提醒、督促,还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扮家家的游戏中练习、强化。孩子的意志力比较差,大人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信只要多坚持巩固练习并持之以恒,孩子终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人生中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从而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给孩子把尿、哄孩子睡觉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和学校联系,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和学校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应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迁就孩子、宠爱孩子,或认为孩子不懂事还小,长大在严格要求也来的急,要知道,坏习惯一旦养成,改造起来远远比塑造起来更难。因此,家庭应与学校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家园要紧密合作,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纠正,行为习惯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儿老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把幼儿良好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