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家园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强烈,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的观念也深入人心。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社会、家、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并在良好的家园环境中不断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培养、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虽然近几年很多幼儿园的家园合作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都差强人意。本文通过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及定性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就如何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家园合作平台,更好的巩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行为习惯
当代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幼儿要有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园环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与幼儿园就是平常身处的两大环境,是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两个空间,但在我实习期间,我与家长接触下来发现,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错误。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来慢慢实现,这就是所谓的家园合作。那怎么来实现完美的家园合作呢?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家园教育的观念、思想、目标趋于一致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家园合作的基础。调查下来发现,不少的家长都忽视了幼儿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会产生错误的想法,以为只要将幼儿寄托给幼儿园就有良好的教育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为此我们要加强重视以下几点:
(一)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其实,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但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老师就要让家长知道幼儿园这段时期是幼儿的身体、智力飞快发展和孩子的性格、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家长,老师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家长在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家长要知道自己的责任。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不少家长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会一技之长,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观念陈旧,与时代脱节。因此,要帮助家长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
(三)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
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他们以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对孩子娇惯溺爱、简单粗暴,或是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都是不合理的。
总之,家园必须用同样的科学观念武装自己,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作用的同时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使家园教育的观念、思想、目标趋于一致,才能事半功倍。
二、家园勤沟通,为家园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习惯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孩子的年龄越小,相对应的他们的可塑性就会越大,所以幼儿正确习惯的从小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中都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自觉地吃午饭,但是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有的孩子不能够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吃饭,一定要大人追着跑,孩子走到哪里,家长拿着饭碗在后面追,这是非常不对的,这种坏习惯一旦出现,想要改掉就很难了,在一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就餐习惯。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仅只在幼儿园里面培养,家庭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要求幼儿园和家庭合作。一方面,老师要向家长普及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家长知道参与孩子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配合老师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发展。这需要我们采取各种方法来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得到最好的发展。
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幼儿园会利用家长会、家访、多次开放半日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家长园地上每周也会不时的上传相关文章,这些都有关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借此给予家长一些合适的建议,为他们指南。当家园共同用科学的教育观去教育孩子时,那么必将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添希望。
三、优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条件
有句话说:“环境造就人,人也可以改变环境”。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呢?
首先,创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家长来完成,一个愉快、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孩子良好发展的基础,孩子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家庭要有好的生活规律。家长可以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做到生活有规律,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同时也可以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家庭坏境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的意识。
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也应该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给孩子一个娱乐活动区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整体的习惯则潜移默化的完成建构。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孩子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没有发展好,所以,教师或者家长在给孩子在讲道理时,要明确自己所讲的内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二)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家长们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同时也要对幼儿进行恰当的鼓励。不断的强化、累积,持之以恒,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步调要一致。家长也要密切配合老师,多与老师进行沟通。
综上所述,我们能很清楚发现家庭和幼儿园两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家庭和幼儿园相结合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加完善的教育,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才能使孩子的发展更加的完美。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每个家庭和幼儿园都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唐俊波.习惯主导人生[J].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2.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J].改革出版社.2002(1)
3.凌小云.成功家教[J].重庆出版社.2001(1)
4.唐丽娟.尊崇天性尊重儿童——对幼儿教育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2006(4):158-159
5.罗君凤.幼儿学期教育技巧[J].经济研究导刊.2011.第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