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家园共育 健康 生活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嘟嘟是班级中的大哥哥,自理能力非常强。在班级中经常主动帮助老师做事情,有时还帮助小朋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嘟嘟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挑食。嘟嘟的挑食很严重。刚进入幼儿园时,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因为想家哭个不停偏偏嘟嘟不是,是因为自己不想吃幼儿园的火龙果嚎啕大哭。绿色的蔬菜基本不吃,黑色的蔬菜一口不动。有时候喝一口紫菜汤都能吐出来。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引导幼儿不偏食,不挑食是我的责任。而且合理的膳食能让幼儿健康的成长。所以我在其中花费了很多的经历。我翻阅了很多资料,请教过老教师。他们告诉我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菜品能让幼儿有更多的兴趣尝试吃自己不喜欢的菜品。指南中也提到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能让幼儿了解蔬菜的作用从而尝试吃自己不爱吃的蔬菜。
可是这个方法对嘟嘟来说都不管用,于是我就试着从嘟嘟不是很讨厌的蔬菜“下手”。我开始尝试让嘟嘟吃火龙果,开始嘟嘟一口都不吃,我就和嘟嘟说火龙果里面维生素特别多,而且咱们的火龙果都是做小飞机飞过来的,他过来看你特别辛苦,你要是不把他放进肚子里他会特别特别伤心的。我看见嘟嘟的小眉头皱了皱,知道他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我就问他“嘟嘟,你因为什么不想吃火龙果呢。”嘟嘟不回答我。于是我想退一步,我就和嘟嘟说你看这个火龙果很大是不是?嘟嘟点点头。我想既然好习惯不是一天能养成的,那我就稍稍妥协一下吧。于是我很大方的跟嘟嘟说“那好吧,今天你就吃一半火龙果吧,剩下的交给李老师。”嘟嘟想了想开始张嘴慢慢的吃了起来。在尝试过吃火龙果之后,嘟嘟虽然每次都不愿意吃但是已经不会因为不想吃火龙果哭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嘟嘟终于不再讨厌火龙果了。连他最不喜欢的香蕉都能慢慢的吃完。我在全班的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嘟嘟,他特别的高兴。晚上还告诉了他的妈妈。
第二天嘟嘟妈妈送嘟嘟上学时还特别高兴的跟我们说了这件事情。这时我发现原来嘟嘟很“好面子”我感觉我好像抓住了嘟嘟的小辫子。忍不住偷笑。于是我经常用这个方法,在小朋友面前说。看看吴嘟嘟要变身大老虎啦,把食物都吃光。这个方法还挺管用。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嘟嘟现在已经不挑绿色的蔬菜了。遇到不爱吃的蔬菜尽管吃的很慢也能都吃光。
但是嘟嘟还是不吃蘑菇,吃一口吐一口。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嘟嘟的家人都不爱吃蘑菇。下一步我就要从嘟嘟的妈妈开始做工作。让她知道挑食的危害。从而帮助嘟嘟成功的改掉挑食的坏习惯。养成习惯需要时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作为教师的自己不能急躁,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幼儿。慢慢改变,一切都能变得更好。
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规则,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这样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如果在幼儿园老师说“左”、家长又偏偏说“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家长也必须做到,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有的宝贝性格内向,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会有一种恐惧感和不信任感,自己有事情不愿意跟老师说,有困难不愿意找老师或者同伴帮忙,我们班的昕昕小朋友就是这样的。
昕昕去年因为生病,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就请假回家休息了,这学期才开始来幼儿园。好不容易陪着昕昕度过了分离焦虑期,昕昕终于能融入小二班这个大集体了,看着昕昕每天快快乐乐的我也很欣慰。可是昕昕尿裤子的频率有点高,每次给他换裤子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说“有小便就跟老师说,老师可以陪你一起去”,昕昕说知道了,但还是经常尿裤子,最多的一次一天奶奶来给昕昕送了三次裤子。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同昕突然大哭起来,我走到他身边蹲下来问他怎么了,他说“想奶奶”,我说奶奶再吃两顿饭就来接了,老师跟你约定好不好,同昕点头说“可是我还是想奶奶”,我说那老师抱抱就不哭了哦,于是我抱着他拍了拍他的背安慰了一会儿,看同昕情绪稳定了一些我就去协助李老师组织其他幼儿活动,不一会儿的功夫,李老师跟我说同昕尿裤子了,原来他说的想奶奶是想小便了。还有一次晚饭前李老师请孩子们小便洗手,我在消毒桌子的时候发现地上有一大摊水,平时孩子们喝水也有洒水的情况但从来没洒这么多过,而且如果真的有小朋友洒水了会有其他幼儿跑过来告诉我请我帮忙擦,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昕昕尿裤子了,我去问昕昕“昕昕有尿裤子吗?”昕昕说没有呀。我又问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于是我去问其他小朋友都没有尿裤子的,在放学前李老师整理幼儿衣裤时发现昕昕裤子是湿的,李老师问昕昕“尿裤子了吗?”昕昕还说没有呀。
跟同昕妈妈那了解到,昕昕在家所有的事情都还是奶奶包办代替,尿裤子了不用等昕昕说奶奶就来换,所以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尿裤子了”,而且尿裤子了很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找奶奶。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照顾,但是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在与昕昕妈妈沟通后我们决定分工合作,妈妈负责奶奶那边,跟奶奶说要“放手”,引导昕昕需要帮忙时要主动说话,我负责在昕昕平时一日生活中多提醒昕昕去小便。每天我都提醒昕昕很多次,但每次他都说没有,然后尿裤子里,有一次在给昕昕换裤子的时候昕昕问我能不能不要告诉大人,我点头答应了并神秘地凑到昕昕的耳边说“那这以后呀就是咱俩的小秘密了,如果你想让老师保密的话,有小便就要跟老师说,老师提醒你去小便的时候你就去试试万一有小惊喜呢~”昕昕很开心的答应了,后来每次昕昕小便我都会问他有没有小惊喜,昕昕都特别高兴说有呀!昕昕尿裤子的情况越来越少了,现在已经学会了有小便主动跟老师说再也没有尿过裤子,在整件事情里,家园共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