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54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
[摘 要] 成人总是认为只要尽自己所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其他的事情就不需投入太多的精力和关怀,以致于忽视了幼儿是否具有关爱与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这种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日积月累,这就导致了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的坏习惯,缺少了必要的爱心和同情心。从某个方面来说,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幼儿园教育因素在某一程度上影响或阻碍了幼儿爱心和同情心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培养和呵护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进行论述。
[关键词] 幼儿 爱心 同情心 培养
近期,杂志上经常会有这样一些报道: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把教育孩子的重心逐步放到了知识、技能的教育培养上,主要表现为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却并未注重对幼儿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缺少爱心或者同情心,从而难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更多家长只关注是否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对孩子精神上的关爱,更不教育孩子去关爱同伴、同情他人。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也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太缺乏爱心、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这是个家庭问题,教育导向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在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意识方面,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是关键。
一、幼儿的“爱心”与同情心培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父母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裴斯泰洛齐也指出:“儿童因把这种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的爱转到对他周围的人身上,然后达到全人类;儿童应意识到自己是伟大的人类整体的一员。”要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必须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爱心和同情心需要幼儿以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处境,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儿童不仅能得到同伴和大人们的喜爱,而且长大以后能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爱护和同情别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不仅对幼儿的道德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人格健全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情商教育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将人格和情感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之中,使幼儿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幼儿在生活中及课堂上学会自尊、自爱、自律、自信,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以改进他们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提升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会促使幼儿长大以后选择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更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别人的喜爱,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爱心和同情心的良好品质。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不仅促进了幼儿的道德发展,更健全了他们的人格。它能使幼儿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从而给予相应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同情心与一个人的认识、态度、动机、行为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一)端正教养态度,防止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