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适宜于制成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种类很多。如首过作用强的药物中已有不少被研制成缓释控释制剂;一些半衰期比较短的或者很长的药物也被研制成了缓释控释制剂;这些制剂的种类已涉及到抗生素、抗心律失常、将高血压、抗组胺、解热镇痛和激素药等各方面[7]。以下将介绍几种重要药物的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4.1 在降血压药物临床应用
吴莹等[8]以普通剂型的卡托普利为例,卡托普利糖衣片或普通片,由于其生物半衰期仅为1.9 h,需要每日口服3次,当摄入总量为37.5~75.0 mg时作用仅可维持6~8 h,单剂量口服50 mg,峰质量浓度可达600μg/L以上,而其治疗质量浓度为50μg/L。这种较大的峰谷浓度差别可能是引起眩晕、头痛、脑血管意外、胃肠道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原因,为减少峰谷差异及给药次数,减轻不良反应,缓释型降压药物是具有明显优势。
4.2 在抗菌药控缓释制剂临床应用
汤树生等[9]制成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注射用混悬剂,肌注后猪体内的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7.31 h 和22.38 h ,而同剂量的AMO-CLA 水溶液静脉注射后的消除半衰期仅为1 .22 h 和0 .86 h 。药效学试验表明[ 2 9] ,AMO-CLA 注射用混悬剂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引起的腹泻的治疗效果与单方AMO 注射用混悬剂相比有了明显提高, 其治疗效果与辉瑞公司生产的AMO-CLA 注射用混悬剂的治疗效果相似, 对仔猪大肠埃希菌病的治愈率均大于90 %。
7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7.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缓释控释制剂发展趋势在制剂品种方面,国外缓释、控释制剂已由单一处方向复方
缓控释制剂发展,而且凝胶型和注射型缓控释制剂逐渐成为热点。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出现,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大量用于缓控释制剂处方优化设计中。在释药系统方面,定速释放 、定时释放和定位释放技术日益完善,靶向制剂、透皮制剂释药系统研究进展迅速。
7.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缓释控释制剂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制剂研究长期滞后,传统制剂和低水平重复的制剂较多,缓释、控释制剂较少。近年来,研究缓控释制剂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打破一些限制,盐酸普萘洛尔等首过效应强的药物、半衰期很长的卡马西平等已制成缓控释制剂,复方缓控释制剂增加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另外,研究和应用新辅料,发展缓控释制剂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开发的新品种、新技术逐渐增多,而且获得了更加稳定的产品质量。例如:壳聚糖的生物和血液的相容性良好,利用壳聚糖微球包封药物,能够使药物释放得到控制,药物的疗效得以延长,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另外,研制和引进新设备,如高效薄膜包衣机、高速压片机等,也促进了国内缓控释制剂的质量的提高。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及药物载体的修饰等为药剂工作者在缓释、控释制剂领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10][11]。但是缓释、控释制剂与理想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还有待于技术人员进一步努力努力,目前还有待于解决的几个问题[12]:①载体材料的选择,以获得合适的释药速度和良好的缓释功能。②对于毒性大的物,要考虑提高载体的载药量,减少在循环中的降解,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③探寻靶向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等。医药科研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现有辅料的质量,利用丰富的资源开发质优价廉的药用高分子,以适应新制剂开发和整个医药工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