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对药师的培训
药师是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主体, 药师群体对药学服务理念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对药学服务的实施影响最大。随着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开展, 新工作内容的不断开拓, 迫切需要药师的大力投入。因此, 高素质的药师队伍是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先决条件。加之我国教育滞后的国情, 医院对药师的培养更是目前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当务之急。医院领导不仅应重视高质量药师人才的引进, 更要鼓励现岗药师积极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进修和学术交流, 开展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 完善当前药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服务水平。另外, 需增加药师的临床实习时间, 使其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患者, 了解患者的用药史, 参与建立患者药历, 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等工作,培养药师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2、药物信息网络
药物信息的传递主要针对临床, 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药品疗效、药理性质、不良反应、药品禁忌及用药配伍等信息, 以促进合理用药, 削弱安全隐患。药物信息室还可向药物使用者提供药物本身特性、药物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品价格及与饮食间相互作用等信息; 向药物研制开发者提供疾病变化趋势、药物疗效、新药研究进展等信息, 为研发机构提供新药研究方向与思路; 向药品供应商提供药物消耗、市场需求、临床应用变化等信息, 以保障医院药品的供应;向政府管理者提供药物使用人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宏观调控药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以优化管理的效力与效率。设立专门的药物信息室, 建立计算机药物信息系统, 及时收集药品最新信息及国际用药动态, 保存、管理、查找与交流信息资料。根据药品信息和用药动态, 及时编写药学报告发放。
3、不良反应(A D )R 监测
A D R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严格地说, 几乎所有药品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 情况更为严重, 甚至出现毒副作用。因此, A D R 监测是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点,必须构建A D R 监测站, 开展A D R 监测网, 负责全院A D R 监测工作, 定期开展重点监测, 定期对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评价, 汇入计算机药物信息系统, 并将不良反应的信息反馈到临床。同时对可疑药品进行质量检测, 排查原因, 积极妥善处理, 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减轻症状, 定期向有关部门上报A D R。另外, 还需开展A D R 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编写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资料, 使医护人员逐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以获得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4、药物经济学研究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药物经济学的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 药物经济学在医学、药学等专业领域中非常盛行。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开展药物经济学服务, 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减免不必要的医药资源浪费。因此, 在全程化药学服务中开展药物经济学服务有其必要性。这也是全程化药学服务有别于一般药学服务的重要体现。
药师应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最小成本分析, 成本— 效果分析, 成本— 效用分析以及成本— 效益分析, 结合临床疗效, 针对某一药物、或某一疾病的药物治疗选择、或具体到某个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综合分析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以达到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优化医药卫生资源的配置, 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目的。同时还能规范医生用药, 指导医院用药目录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