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2005年7月汇改之后,中央宣布开始以一揽子货币为参照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体制,国家将从货币职能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两个方面推进人民币的战略发展。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结果,如果将美元的国际化指数定为100,欧元的国际化指数为39.4,日元的国际化指数为28.2,人民币的国际化指数仅为2。
2007年6月 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2008年7月10日 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2008年12月4日 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 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2008年12月25日 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外,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
2009年2月8日 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3月9日 央行行长助理郭庆平介绍,国务院已经确认,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将在香港进行试点。具体的试点方案和办法目前还在研究,尚未出台。
2009年3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
2009年3月23日 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
2009年4月2日 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7月 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0年6月 六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
上表是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一览表,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漫长,但是整个进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业已获得一定的成效,相关国家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截至2012年3月,中国已经和19个国家建立了货币互换关系,涉及金额达16000亿元人民币。限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以及人民币在经贸发展中的作用,人民币的开放程度,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的国际化指数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已经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3.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中国国家经济的总量和欧美国家相比还是相对较小的,所以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还不是那么成熟,我们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背景去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人民币的国际化不能直接效仿他国,因为我们必须走一条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关键货币和持续扩大本国经济规模的道路。
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即是走周边化到区域化到国际化的路线。周边化是增加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沉淀量,提升人民币的声誉,将周边贸易做大做强,做到双边贸易采用人民币做支付结算的工具并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区域化则要求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成为关键货币,努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并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持续扩大人民币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中国正在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起点,推行人民币的区域化。同时也在酝酿在我国资本项下因其他因素未能实现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抓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香港是我国第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它的发展成为了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支点。我们也可以大胆设想一下,未来在中国区域范围内,可以将港币、澳门币和台币进行整合,形成“一国四币”的发展模式,利用大中华区在语言、民族、血缘等方面的亲近之处,建立一个区域内的货币联盟。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在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上,使得中国经济总量继续提升,增强中国国家经济实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国际化之路。
结论
通过对亚洲货币合作中的政治经济障碍的论述,以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人民币区域化发展前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亚洲货币合作之路还很漫长,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占据主导货币的脚步也刚刚迈出。我们要始终保持人民币在亚洲汇率协调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币的协调能力,建立信息互通的通报制度,维持双边及多边的汇率稳定。人民币的汇改要持续下去,要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通过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亚洲货币的整合过程中,可以采取次区域先行合作发展的方式,由点到面的发展,最终辐射到整个亚洲。亚洲各国应该努力消除各自的障碍,使合作门槛变得更低,人民币则要扛起亚洲“强势货币”的大旗。
【参考文献】:
[1] 郭华良,汪洋.《博鳌论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2年度报告》[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48-50
[2]保罗•霍尔伍德,罗纳德•麦克唐纳.《国际货币与金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34-238
[3]夏斌.《危机中的中国思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168-169
[4]黄生.《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50-51
[5]李晓,上川孝夫.《人民币、日元与亚洲货币合作:中日学者的对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8-20
[6]李义超,宋玲.《中国主权债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对策》[J].经济与管理,2010,(9):4-5
[7]余永定,何帆,李婧.《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2,(2):17-18
[8]王冰.《浅析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意义和途径》[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3-4
[9]周赞文,闫娅琦.《亚洲货币合作历程与前景》[J].中国金融,2012:22-23
[10]高凌江.《亚洲货币合作:中国应如何面对》[J].华东经济管理,2005:13-14
论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和前景(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