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资料论文格式
-> 大众文化与都市女性教育——以《时尚健康》杂志为例(三)
法律专业论文资料
|
护理学论文范文
|
动画专业论文
|
新闻专业论文
|
环境工程
|
艺术设计
|
社会工作
|
环境艺术设计
|
城市规划
|
法律论文范文
|
论文资料下载
|
社会学论文范文
|
信息计算科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资料
|
法律论文下载
|
环境科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报告总结
|
食品论文
|
社科文学论文
|
政治论文
|
医药医学论文
|
论文格式范文
|
建筑学论文范文
|
大众文化与都市女性教育——以《时尚健康》杂志为例(三)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文档。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文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
/4/4
现代社会媒介对于女性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她可以借助其与男性一样平等快捷地获取信息、 享受教育。“ 在传统社会中 ,女性对男性的依赖 ,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权,与男性对多种资源的控制权有关。教育曾是一种在整体意义上被男性独占的资源 ,女性被排斥在校门之外。” 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各种教育形式、内容不断创新。报刊中的知识性内容、广播电视中的教育台、教育频道以及综合频道中的教育节目,工业社会的电视、广播、报纸941等传统媒体已经为女性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开辟了一扇窗口。互联网则为女性更主动、迅速地接受教育、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供了一片崭新的大地。可以说,信息高速公路把人们所需要的知识、文凭、教师和校园都带到了身边 ,使学习变得更方便和快捷。人们不再因为肤色、种族、性别、生活地域而遭到排斥 ,女性不再因为家庭负担精力不够而耽搁固定的上课时间,她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老师交流 ,可以随时上网学习。远程教育的普及还能够节省大量的住宿、食宿等费用 ,还可满足家庭经济状况而无法交纳高额学费的女性需要。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 立体化教育 ”、大量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即时交互式的探讨 ,宽松的研究环境 ,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使得女性可以通过网上学校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 ,获取信息 ,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现代传媒为女性打开了一扇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动态的窗口,她们只要拥有一份报纸、一个荧屏、一台计算机和一条电话线,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中都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传统地域和时间的界限被彻底打破。女性完全可以足不出户自由地获取信息 ,得到知识面、生活视野、精神需求的发展。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女性教育带来了新的“ 挑战 ”
毫无疑问 ,大众传媒的发展加速了女性的社会化进程 ,提高了女性的主体意识 ,为女性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机会、教育途径和教育形式。但是 ,大众传媒也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和话语表达形式 ,大众传媒不但不能一下子改变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历史惰性 ,反而有可能在男权的影响下对女性形成新的控制与挤压。
(一)男权话语下的女性受众边缘化
由于大众传媒电子化带来的迅疾性和离散性,其影响的范围和力量都在不断加大 ,这使得他作为公众舆论和公众交往的特征被削弱 ,而作为公共领域的权利话语表达形式的功能得以加强 ,这让大众传媒有可能成为一种权力的形式 ,被各种权力集团所窥视和利用。大众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它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构建力量。从性别学的角度而言 ,男性作为传统社会的权力支配群体 ,正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强化男权话语,不断消解妇女的解放意识和她们已经获得的权利,弱化她们的主体性 ,从而造成女性媒介受众的边缘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曾于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1月间就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栏目收视情况对 473名男性和47名女性作过调查。结果表明,在选择电视的人群中 ,男性为 57% ,女性为 63% ,女性收看电视的人数超过男性。但在新闻节目的收视调查中,男性对于新闻的收视兴趣又远远高于女性 ,女性则更多地徜徉于家居、 美食以及电视购物等节目。媒介女性受众边缘化的原因并不是女人天生就排斥新闻 ,而是男权话语占主导地位的结果。长期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导致了我国女性的整体素质偏低 ,在接受新闻报道时 ,她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智力门槛的问题。新闻对新近发生事实的严密谨慎地报道往往造成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不能很好地理解新闻 ,降低了对新闻的兴趣 ,甚至拒绝接受新闻。其次,传统性别文化中的“男主外,女主内” 的意识形态 ,让女性把自己局限于家庭生活这一狭小的生活空间,她们不愿或者没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社会劳动和社会交往中 ,而作为“主外”的男性 ,他们更多地看重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名誉和声望 ,为了更多地获取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资源 ,他们对信息的攫取要比女性积极得多。女性受众边缘化让女性在现代社会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话语表达通道 ,无形中强化了大众传媒中男权意识表达 ,延缓了女性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女性公共身份的形成。
(二)性别成见下的女性形象误读
“ 性别成见 ” 是指在对待性别问题时 ,对女性采取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 ,坚持保守刻板甚至带有歧视色彩的传统偏见。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签署的《行动纲领》曾经指出:“ 在大多数国家 ,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 ,或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 ④1.强调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同和对女性形象的模式化虚拟塑造。在在我国报纸的新闻报道中 ,有不少报道显示了陈旧落后的妇女观 ,它们往往将女性形象强化成传统的性别和角色 ,它们视妇女为对象而不是独立的主体 ,将妇女表现为只知奉献牺牲自身的妻子、母亲、女儿、女朋友,而不是以技能、专长服务社会造福他人的形象。女性被定型化为洗衣做饭、化妆美容的当然主角,夫贵子乐似乎就是她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即使在对取得杰出成就的女性报道中,当涉及家庭生活时 ,都是以一种欣赏的口吻报道他们如何挤出时间照顾家庭 ,是个地道的传统女性,或者以无奈的语气渲染他们因未尽贤妻良母的职责而产生的愧疚和自责。“男主女从”、“男强女弱” 等性别意识渗入并辐射到从古至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人们的心灵。这种对女性传统角色的认同无疑使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进一步强化和定型。2.女性形象描写的不均衡。在塑造女性形象的人格时 ,大众传媒往往强调女性对男性的信赖,淡化其独立人格。在描写女性形象的能力时 ,大众传媒往往将女性的智力限定在追求时尚、爱情和享受上,将她们的主要兴趣限定在化妆品和着饰上,无能的女性形象一再被塑造,现代传媒通过大量方式制造美女形象,如“汽车小组”、“形象代言人” 等,这些形象与妇女的工作、生活、学习毫无关系 ,把人们的眼球集中在女性的外在生理特征上 ,而忽略女性的知识修养、文化内涵及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有研究者对我国八家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文汇报》 )新闻版新闻作品研究发现 ,男性新闻人物在出现频度,被引用频度和被拍摄频度都远远超过女性。其中有言论被引述的新闻人物中 ,男性占 19% ,女性占9%。男性新闻人物中的职业身份较重要者 (如政治领导人,企业团体负责人 )占男性新闻人物的 70%以上 ,女性新闻人物中政治性身份仅占 18. 7%。 ⑤3.女性形象沦落为男性欲望的表现载体。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众多的网络内容供应商为吸引网民注意 ,将大量时尚女性照片刊登在网站上 ,有很多网站几乎就是“美女 ” 照片的汇集库,把女性作为玩狎的对象 ,把女性美作为一种商品兜售。在时尚杂志、广告中,女性的身体美被频繁地加以利用 ,女性形象被重新沦落为男性欲望的表达方式与表现载体。一则电视啤酒广告是这样的:一男子手持啤酒看着迎面走来的妙龄女子 ,对身边的两名男伴说:“清新淡爽感觉不错吧。、” 该男子玩狎的神色和语气让人在啤酒和女性之间产生相似联想与置换,达到隐喻效果。《潇湘晨报》在 2006年世界杯期间开设的特刊《攻克柏林 》 中 ,特辟一个版面“偶尔放纵” ,每期都刊登一幅大型的摩登性感的“ 足球宝贝” 相片,旁边配以少量的赛场花絮新闻 ,把女性的身体和足球置于一块 ,传达男性的狂热欲望。这些报道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女性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评判的错位 ,她们“往往被从社会环境中抽离出来 ,而且直接与观者发生关系 ……无论背景多么刻板 ,这些表现中的妇女 ,都显出被男性注视的样子 ” ⑥。女性形象的物化和欲望化进一步扩大了男女两性的差距 ,正如女性主义批语家劳拉•穆尔维所说的:在这个“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 女性作为形象 ,男性作为看的承担者 ” ,“ 看的性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 ,起决定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想透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性形体上 ” ⑦。
(三)消费主义倾向下的女性价值误导
消费主义是 20世纪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大众传媒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扩散渠道和公共生活领域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斓的作用 ,也使自身具有了越来越浓的消费主义倾向 ,所谓消费主义倾向就是传媒着眼于激发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欲望 ,突显对“ 物” 的符号意义 ,营造“ 消费社会 ” 的氛围。具体表现在大众传媒争相对中外各种文艺活动、 文体赛事和各类明星作报道 ,包括广播特别是电视中各类影视、 娱乐、 休闲节目 ,报刊上大量的情感化散文小品 ,还有各种社会、自然的奇闻异事 ,乃至一些男女纠葛、 凶杀、 灾害事故等 ,这些信息并不具有多少实用价值 ,主要作用于人的兴趣、 感官和本能 ,供给受众以消遣享受。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对女性价值的误导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为了提高电视收视率、 报刊发行量和电影票房收入 ,获得利润 ,提高收视率、 收听率 ,扩大发行量、 点击率 ,传媒不断塑造和制造出被男性 (也包括一部分女性 )期待的女性形象 ,按照男权法则任意讲述和歪曲女性。把女性形象对象化、商品化、 他者化 ,不惜牺牲女性的尊严和主体性 ,刻意歪曲女性形象,以此来招徕消费者。其二 ,大众传媒通过对于消费主义的宣扬 ,不断暗示女性的生活价值体现在以家居、 休闲、 娱乐为主的生活领域,缺乏对女性内在价值的认可和肯定 ,很少表现或根本不表达现代女性在学业、 事业等方面的奋斗经历、探索精神、 所取得的成就等。这种现象对于女性发展不能不造成负面影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
/4/4
大众文化与都市女性教育——以《时尚健康》杂志为例(三)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本文标题:
大众文化与都市女性教育——以《时尚健康》杂志为例(三)
上一篇
:
论司法独立
下一篇
:
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以山西..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大众
文化
都市
性教育
《时尚健康》
杂志
2016-07-29 07:40:18【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