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民政部的相关要求,公办养老机构将要进行改革,A养老院作为一家公办养老机构,正面临改革的复杂形势,急需调整转型,因此需要运用战略管理的方法帮助机构制定转型的战略。本研究主要介绍战略管理的方法,以A养老院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战略管理的方法,深入剖析机构的内部情况与外部环境,确定转型的方向,并提出具体的战略建议,作为决策者的参考。
【关键词】:养老机构、改革、战略管理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A养老院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呈现不断加速的趋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量约为1.78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3.3% [1]。而根据测算,截止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占总人口的18% [2]。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老龄化趋势问题,出台一系列法律政策来应对这一挑战。201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对未来五年的社会养老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其中,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3],对机构养老在养老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定位。
多年来,公办养老机构一直是我国机构养老方面的主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除了承担特殊困难老人的收住任务以外还负责养老服务示范、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但同时,很多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改革。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中提到:各地公办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4]此外,还要“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稳妥地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5]为了激发公办养老机构活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民政部于2013年底公布了《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除了收住“三无”等困难老人外,还要求公办养老机构“发挥面向社会示范培训、调控养老服务市场、化解民办养老机构因暂停或终止服务导致的老年人安置风险等作用。”[6]
根据上述文件不难看出,民政部门对非营利性质的公办养老机构的职能定位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发挥托底作用,解决困难老人的入住问题;二是要求基础较好的机构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而具有经营性质的公办养老机构将逐渐推向市场。
A养老院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老年福利事业单位,是具有非营利性质的公办养老机构,现有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要接收三无老人、国家优抚对象、需要照料的离、退休老人等,同时具有对区县养老机构的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和重症病人的住院康复、治疗等功能。目前,A养老院作为全国知名的公办养老机构,其自身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全国居于前列。但是由于公办养老机构的属性,A养老院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考虑转型,使自身的发展方向符合改革的大趋势。
研究者在A养老院工作20多年,从一线护理人员逐渐成为机构的管理者,对A养老院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当面对改革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时,A养老院不能继续躺在政府财政拨款的“摇篮”当中,而是应当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转型。转型就意味着机构需要制定战略规划,而科学有效地制定战略规划需要运用战略管理的方法。
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方法探析——A养老院的转型策略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