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民间金融,扭转了长期以来居民投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于银行储蓄的局面,居民投资出现多样化选择。民间融资增加了居民的投资渠道,增加了其财产性收入,为当地居民收入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加速了民财富积累。民间融资通过支持部分创业者创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支持了本地区的劳动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六)民间金融市场间接推动了银行业经营能力的提升
汉中民间金融的发展对国有正规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压力。为争取居民闲置资金和企业流动资金融入国有正规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优化贷款流程、完善信贷制度、提高信贷管理效率,以适应企业需求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规范民间金融,有利于推动银行业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汉中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格局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民间金融在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我国国有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民间金融自身通过长期的发展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制度建设、整体素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汉中民间金融体制改革突破,使得汉中民间金融从“地下”、“非法”状态走向阳光化、合法化,使其能够在政府的监管下和法律的约束下公开、规范、有序地发展,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民间融资用途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
民间融资资金用途从消费型向消费型与投资型并重转变,由原来解决婚丧嫁娶、上学、看病等消费性资金需求为主,转为经商办企业等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与消费性资金需求并重。民间融资机构资金主要投向煤炭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载能企业、路桥工程的流动资金周转,汉中则因房地产和煤炭业的繁荣而后来居上,民间借贷的规模逐渐扩大;民间融资参与主体多元化。据人民银行汉中中心支行下发的面向居民的民间借贷情况调查问卷显示,与典当行、投资公司、其他民间组织或个人发生的借款行为占被调查者的48.75%,可见民间借贷在居民生活中的深入程度。
(二)汉中资金来源及规模状况
汉中市民间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闲散资金、企业富余资金、外地流入资金及从银行贷出的低息贷款等。据有关统计:注册机构的投资总量一般为注册资金的3到5倍,而没有注册的民间资金放贷量比注册的还要多,照此推算,民间信贷投资总量应在92亿元到146亿元之间。据中国人民银行汉中市支行调查显示,不少公司吸收民间闲散资金用于放贷的资金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70%。
(三)民间融资的利率水平
据调查汉中以担保、投资、典当和委托寄卖为名的各类企业吸收公众资金的利率月息一般在10‰—15‰之间,最高达20‰,且期限灵活、可随时存取,也可长期融资,办理手续简单,除个人担保外一般均为信用融资。而以投资、担保、典当和委托寄卖为名的各类企业对外融出资金利率月息一般在25‰~35‰之间,最高甚至达到50‰,期限通常为3个月左右,这一利率水平超出了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左右,属高利贷行为。
(四)对于民间借贷政府缺乏有效监管
民间借贷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的民间借贷在资金供求、借贷链条、经济基础甚至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呈现着各自的特点。正是这种区域性差别决定了中央层面的统一监管难度较大。民间借贷资金来源广泛复杂,借贷合同的签订更多是“私下协议”或“口头协议”,不受法律保护,处在金融体系之外,不利监管。同时,民间借贷资金流向具有盲目性和投机性,风险日益增大。我国没有科学理性地对待民间借贷,只一味地抑制,没有建立完善的民间借贷管理或监管机构,存在监管方式不正确,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民间借贷市场出现各种威胁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社会生活稳定和谐的违法违规事件在汉中民间借贷活跃地区“遍地开花”。
(五)汉中民间融资逐步趋于理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研究——汉中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规范建议(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