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黄金分割”效应在科学常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五)
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试一试。当然,还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节比例。
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同样,我们在上课时,不应该经常站在讲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讲台一侧,以站在讲台宽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左0.382,右0.618处)时最美好,给学生的形象也最高大,声音最洪亮,传播的效果也最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预设在课堂实施中常会遇到意外,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像机械套用科学公式那样硬扣黄金分割,不能把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绝对化,而是要灵活、科学地运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科学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我们每一位科学老教师每天所面临的课题。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极富创造性的科学、艺术活动,将“黄金分割”效应引人,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高效且更富艺术性!本文所论述的许多方法和途径在教育学、心理学上都有理论依据,我们不妨将它们应用到每天的课堂教学中。当然,有关“黄金分割”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参考文献】
[1] 任顺元. 心理效应学说:新课程下“导学育人”新对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XX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 韩永昌. 心理学(修订二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提高科学“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黄金分割”效应在科学常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