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堂更加“流光益彩”-----谈初中科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的教学引领(三)
【案例2】
祝老师同样设置了问题情景,提出四个探究问题,把学生分成A、B、C、D四大组,布置了同样的任务。 “怎么这样分配呢?我们怎么做啊,前面多简单,怎么这样不公平。”课堂了又冒出同样的抗议。
祝老师听到这个抗议时,不禁一呆,但随即笑着说:“王浩,分配怎么不公平呢?那依你之见,怎样分才合理呢?”
王浩说:“祝老师,探究土壤中可能有水,我想我们50个人没有50种想法也有25种啊,但探究土壤中可能有无机盐,我现在还想不出怎么弄呢?”
(班上有很多同学都笑了,而且一部分同学还点头表示赞同)
师:看来同学都挺赞同王浩的,那我来看看你们到底有几种方法来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水?先你们自己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再小组合作讨论,讨论时要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
(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马上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分钟后组织小组汇报、交流。)
生A:把土壤装到一个塑料袋里,放在太阳下晒,如果有小水滴出现在袋壁上就说明土壤中有水。
生B:取一块土,先称出它的质量,后给它加热,再称出它的质量,看一看质量是否有变。
生C:取一棵小树,把它种在一块土上,称出它们的总质量,不浇水,过一段时间后,再称出它们的质量,看一看质量是否有变。
……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这些方法可以吗?(学生都表示赞同)
师:可惜老师带来的仪器有限,只有桌子上的这一些,怎么办?
生D:把土块放在烧杯里,再放到石棉网上加热,用玻璃片盖住烧杯上,看玻璃片是否有水滴出现,有则土壤中有水。
生E:把泥土放到试管里,再用酒精灯加热,看试管壁上是否有水滴出现,有,则土壤中有水。
生F:把土块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倒扣在上面,看烧杯壁上是否有水滴出现,有,则土壤中有水。
生G:在土块中加一些无水CuSO4,若发现变蓝,则证明有水。
师:好!几位同学都说出实验室可操作的设计方案,上面的方案可以吗?(学生都认为可以)谁的方案最好呢?你们自己选择器材做实验探究,看到明显现象的就举手!
(学生这时才拿出水槽里的仪器,选择仪器,分组实验,约4分钟后有许多同学举手,再过1分钟后,让学生汇报、交流)
生:我是用E同学方案的,很快就看到了现象,你们看(兴奋举起刚加热过的试管)
师:你认为在你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生: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试管夹在离管口三分之一处,还有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
师:真不错!实验操作的注意点都明确了。
(许多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实验现象,教师走到一个学习小组前,指着他们的仪器)
师:我发现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与众不同,请你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装置,有何用意?
生:我是在盖烧杯口的表面皿上加一些水(学生拿出仪器展示),这样可以加快土壤里出来的水蒸气的液化,使现象更加明显。
师:这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大胆改进,很有创新意识,还将学过的液化知识马上运用起来,真正学以致用,非常不错!
让科学课堂更加“流光益彩”-----谈初中科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的教学引领(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