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加大对基层临柜人员业务操作的辅导
加大对基层临柜人员业务操作的辅导力度,组织业务骨干至基层一线现场辅导,特别对会计人员普遍反映的业务难点,进行全程演示,及时纠正临柜人员逆程序操作制度。
⑤、及时充实财会监管力量,并把财会监管工作重心转移到综合应用系统关键环节和重要风险点上。
根据新一代综合应用系统内控监管,风险防范要求,及时充实财会监管力量,调整监管方式,在原有的方法基础上增加利用监控录像资料实施非现场实时监管检查,实行监管员“分片辅导”与“联合检查”和“集中纠查”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加大对营业机构会计人员业务操作的监管力度,切实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2、强化柜台业务风险防范控制,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强化内控管理,事中监督是关键。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事中监督队伍才能真正构成会计工作防范案件的安全屏障。应不断充电,高速事中监督的力量,优化事中监督队伍,制定《事中监督考核办法》,建立起与事中监责任、风险相适应的利益保障机制,以充分发挥事中监督工作积极性,使其专司对柜台业务的监管。事中监督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重点岗位、重点时段、重要风险多发环节的事前,事中监控中,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只认处理和书面通知等各种方式,发挥事中监管的重要作用。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在规范财会操作行为的工作中,把审计监察、自律监管、财会监管有机结合,坚持业务检查与执法监督、常规稽核与专项稽核、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对基层营业机构实行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考评制定。对制度执行差的,应对事中监督处罚,形成相互制约,有效防范业务风险的监督机制,筑构成内部控制的严密防线。
(四)、加强自律监管
1、堵塞漏洞,防范风险
①认真开展现场监管
事中监管只搞现场监管,不从事与门柜监管无关的工作,所有财会监管员必须做到每季对营业网点进行一次现场监管,每月进行一次抽查,开展常规与专项检查。
②有效进行非现场监管
坚持每月由财会监管员对所负责的部门报表进行专题分析、形成分析报告。送分管行长审阅,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纠正处理,减少案件的发生。
③坚持调阅监控录像
定期要调阅各营业网点的监控录像,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给当事人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等处理。
④抓好重要环节的监控
在监管中发现的案件事故隐患,积极增添安全措施加以消除。例如:每日营业终了应由尾箱监管员对柜员尾箱中的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等实物逐一进行清点并和柜员电脑记录碰账无误后同时加锁,做到双人双锁一封;每天早晨的接,由事中监督和柜员共同完成,然后由尾箱监管员和柜员同时开箱并卡大数.每天日终柜员平帐后,事中监督必须查询登记柜员交易套号,防止因遗失传票造成风险,或柜员故意隐藏传票逃避监督造成案件.并对柜员的现金卡把清点,对保险柜门钥匙,一律坚持做到平行交接。
⑤利用科技网络加强监管
利用先进的科技网络加强监管,将各分支机构的前置机一律上移上级科技部管理。每天利用网络查看网点签到签退情况,特别对下午下班延时签退的,一律实行报告制,说明具体原因,由科技部对其进行监督和风险程度分析,督促其按时签退,对违反规定延时签退的,严格按照规定给予处理。
⑥加强柜员卡的管理
针对柜员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作出“七个严禁”规定:即,严禁设置机动柜员;严禁事中监督拥有操作卡办理业务;严禁柜员签到后不取出柜员卡成临时离岗不退出操作界面;严禁柜员卡随意摆放,不随身携带;严禁随意设置卡密码或公开密码;严禁滥设三级主管。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客户要求更改密码的,应要求客户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和存款凭证,在验证单并主管授权后才能进行交易,密码重置后,柜员要打印“重置密码”交易凭证,在交易凭证上记录客户证件要点,由客户签字确认后,再由授权柜员签章确认。
2、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将事中监督的管理职责,业务审核监督职责、组织门柜服务责任和计算机管理及安全运行等项目划分一定分值,实行百分制考核。财会监管人员按季对其内容和门柜会计工作质量以及执行制度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辅之以有关部门检查和营业网点负责人对事中监督的监督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分,将其评分与季度效益工资分配挂钩,全年效益工资以季度考核总分计分。对季度考核中名列前茅和全年综合考核的优胜者实行专项奖励,对连续两个季度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下的事中监督,由财会部门负责人对其进行诚勉谈话,帮助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对连续三个季度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下的事中监督进行黄牌警告;对全年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下的直接取消事中监督资格。
对下级支行财会监管人员的考核在制定《财会监管员考核评比办法》,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监管员严重失职其所负责的片区单位发生责任事帮实行“一票否决制”的考评原则。对下级支行的财会监管人员建立财会监管工作报告制,要求下级支行财会监管员每一次地营业机构的监管所形成的监管工作报告及工作底稿,及时上报上级行,由上级行财会监管人员对其内容进行非现场监管,对下级支行财会监督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数量进行再监督。
对财会监管工作考核内容划分为:到基层开展监管辅导时间三分之二以上,对按季开展常规性监管数量和质量,专项检查执行,监管资料的上报时间及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监管工作绩效等按季考核、挂牌通服,在通报中总结监管工作成绩,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季度的监管工作做出安排布置。对全年考核的前三名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以此向上级行推荐优秀财会监管员的依据。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应把抓好财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纳入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首先建立学习制度,在财会专业中建立起常规学习制度,建立起财会监管员,直管网点事中监督集中学习的制度对学习培训的内容,以学习培训规划加以明确,引导门柜员工自觉学习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学习效果定期进行测试,督促财会人员尽快提高专业素质。二是抓好专题培训。根据业务发展和执行制度的需要,应定期举行财会业务专题培训。三是利用网络辅导。充分利用网络及技术优势在内部网络进行网上教学。四是依靠典型引路。可组织分管行长、会计科长、事中监督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中监督认真履职的网点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推广成功经验.
(五)、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
内控制度的主要目标就是防范风险,只有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减少银行会计风险,或者保证银行各级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各种风险和隐患,及早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有力措施之一,虽然,内部控制必须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根据控制的目标制定,不可统一规定,但在银行会计手工处理与电算化处理并存的情况下,应分别从手工和电算化处理两个方面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手工操作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各行劳务组合情况,规范会计凭证的传递及账务处理程序,规定每个工作点应完成的任务,在账务处理程序中选择关键控制点,通过账账、账实、账证各自是否相符,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堵塞漏洞。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内控制度。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以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而这些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强弱。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潜在的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也要求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于被篡改和毁坏,如果编程错误,则会造成错误的重复性和连续性,更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很难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安排各项经营活动。要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从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与维护、职责分离、系统鉴定、应用环境、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安全、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各行情况不一,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指导各行建立完善的、恰当的内部控制,加强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银行总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作为指导,各行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参 考 文 献
1.张淑彩 《银行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 《济 南金融 》 2001年10期
2.张淑彩 《电算化条件银行会计核算体系思考》 《济南金融》 2001年12期
3.钟明兴 《财务风险防范》 《四川农村金融》 总第三一五期
银行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