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储备包括两方面。一是正常库存。因采购是批量进行的,而生产连续进行的,由于频率的不一致,要保证生产,必须有正常的库存;二是安全库存。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和不可知因素的影响,供应活动受到阻碍时,需要有安全库存,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库存控制的内容包括库存控制策略、库存计划及库存动态调整。库存控制是实现合理储存的重要手段,运用这种手段来解决物资供应计划中的合理储备数量问题,将改善物资供应状态。
1、准确预测需求
这里所指的需求,是以企业生产计划对各类物资的需求为依据确定出的物资供应需求量。
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来制定的,而供应计划则依据生产计划下的产品品种、结构、数量的需求,及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和生产工艺时序来制定。供应计划要做到各种原材料、购入件的需求量(包括品种,数量)和供应日期的准确需求预测,才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确定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是做到准确预测需求的关键。
2、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
须明确库存的性质及其组成部分
在研究库存系统系列问题之前,需要对库存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认识和了解,它们包括需求、补给、约束和成本四大方面。
(1)需求
需求是指从库存中提取物品。需求可按数量、需求率和需求模式进行分类。需求数量是指需求的多少,并有数量的量纲。如果不同时期的需求量相同,则为不变需求,否则便是可变需求。当需求量已知时,该系统称为确定型系统;当需求未知,但可以确定其概率分布时,该系统称为概率型系统。概率分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需求率即单位时间的需求量。需求模式是指货物出库的方式,例如,货物在初期、期末出库,在整个期间均匀出库或按其他形式出库等。
需求有可以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当某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和其他物品的需求量之间没有关系时,这种需求叫独立需求,如成品、消耗品和维修用品等。相关需求是指与其他某项或数项物品有关的需求。它是需要制造某一其他物品时对零件的需求。独立需求物品往往通常采用连续或定期库存系统来控制,而相关需求的物品最适宜采用“物料需求计划系统”来控制。
(2)补给
补给是将物品加入库存。补给供应可以按数量、模式和前置时间进行分类。补给供应量是指被接收入库的订货量。根据库存系统的不同类型,订货量可以是不变的,也可以是可变的。补给供应模式是指物品以什么方式加入库存,如有瞬时的、均衡的和分批的方式。补给供应的前置时间是指从决定补给某项货物到它实际加入库存之间的延续时间。
(3)约束
约束是指由管理或实际环境施加于需求、补给或成本的限制,也就是施加于库存系统的限制。如仓库的约束可能限制库存的数量,管理当局把奖金的约束加于库存投资金额或对某些物品采取不准缺货的策略。
(4)成本
成本是指维持库存和不维持库存所花费的代价。库存成本是与库存系统的经营有关的成本,是输入到任何库存决策模型的基本经济参数,有购入(订购)成本、生产准备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亏空成本)四部分组成。
3.树立库存的合理目标
库存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与营销问题、仓库问题、生产问题、材料运输问题、采购问题、财务问题等都有联系。因此,存货管理所涉及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甚至是互斥的目标。库存问题是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间矛盾的根源,这种矛盾是由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在涉及存货使用上承担不同任务而引起的。
库存的目标应归结为:使库存投入最少,对用户的服务水平最高和保证企业的有效经营。
4.建立科学的库存控制系统
(1)库存控制系统的任务
库存控制系统是解决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问题的常规联动系统。一个有效的库存控制系统要达到下列目的:保证获得足够货物和物料;鉴别出超储物品、畅销品和滞销品;向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简明和适时的报告;花费最低的成本金额。
(2)库存控制系统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库存控制系统涉及的内容远不止是各种定量库存模型,必须考虑如下方面:开展需求预测和处理预测误差;选择库存模型,如经济订货量(EOQ)、经济订货间隔期(EOI)、经济生产量(EPQ)、物料需求计划(MRP)、一次性订货量(SOQ);测定存货成本;用以记录和盘点物品的方法;验收、搬运、保管和发放物品的方法;用以报告例外情况的信息程序。
参 考 文 献
[1] 方正生 《企业会计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万红鑫 《存货管理与控制》
[3]中国ERP门户《库存控制系统》
[4] 于凌宇 冯煜熙 《发掘第三利润源泉》
[5] 颜敏 《管理会计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9
[6] [美] O.C费瑞尔 杰弗瑞赫特 《企业管理新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王关义 刘益 刘彤 李治堂 《现代企业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8] [美] 斯蒂芬。P。罗宾斯 中信出版社
[9] 梅绍祖 蒋梨利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