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不同于道德,我们应当谨守法律的范畴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对于道德,在任何一个时期人们对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为道德惩罚保留一定的空间会有更清醒的认识。道德是对完人的要求,而法律只是对一般人的要求。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对二者的关系说法很多,其实,它们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一、法律与道德的概述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产生了。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以维护法律为职责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法律具体产生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的习惯渗入了阶级性,随着国家的逐渐形成,习惯就演变为习惯法,习惯法最后演变为成文法。 1.法律的定义
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并将随着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2.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国家意志,而国家是由统治阶级组成的,所以法律必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实施,都是由统治阶级掌握和参与的,当然法律就反应他们的意志,维护他们的利益。不过法律反应和维护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整体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所以对于统治阶级内个别分子违反法律的行为,统治阶级也是予以制裁的。阶级性是法律的一个根本属性。所谓法律的阶级性是指法律产生于一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属于特定社会上层建筑之一,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属性。社会主义国家是阶级性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它仍然是阶级性的法律。可以讲,法律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形式,社会经济关系就是法律的内容。法律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而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