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宪法解释是现代政治实践的重要环节,这一基础性地位直接决定了其在理论层面上也必然成为宪法学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宪法解释的概念和基本框架,对宪法解释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我国宪法解释的研究。首先解释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和特点,其次阐述我国宪法解释的框架,然后结合我国宪法解释的发展过程,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宪法解释、框架、我国宪法解释、实践、反思、措施
【正文】:
宪法解释是现代政治实践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宪政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民主宪政国家中,宪政问题形成于宪法解释,并终结于宪法解释。宪法解释在宪政运行中这一基础性地位直接决定了其在理论层面上也必然成为宪法学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宪法解释的概念和基本框架,对宪法解释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我国宪法解释的研究。
一、宪法解释的基本概念与框架
(一)、宪法解释的基本概念
宪法解释,顾名思义,就是有权解释宪法的机构依照一定的解释程序对宪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和说明。要从法律上弄清宪法解释的含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澄清宪法解释的对象,对宪法解释的对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定,然后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宪法解释制度。
目前,关于宪法解释的对象是什么,理论和实践中主要存有三说:宪法说;宪法条文说;宪法规范说。本文认为,宪法、宪法条文和宪法规范作为宪法解释的对象三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宪法解释的对象在法理上以宪法为其标的物的提法较为科学,这里所指的宪法是指表现在世界各国宪法典及宪法性法律中的各种宪法规范的总和,它是抽象和具体意义上的宪法的统一,又是整体意义上的宪法和个别意义上的宪法的统一。宪法解释的对象并不是宪法单个方面的特征,而是宪法各种特征的综合体。解释宪法不从理解宪法条文的含义入手不行,但如果仅仅从宪法条文的含义来理解宪法的全部内容又势必会失之偏颇。因此,对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结构和宪法功能的解释也是至关重要的。宪法条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宪法解释的形式对象,而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结构和宪法功能则是宪法解释的实质内容。
在对宪法解释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定后,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宪法解释制度。宪法解释在长期的理论探讨和法律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二)、宪法解释的框架
宪法解释由其原则、主体、方法、程序和法律效力等要素构成,不同要素之间的不同方式的组合,构成了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具体的宪法解释制度。
1、宪法解释的性质
在宪法解释学体系中如何认定宪法解释的性质是宪法解释学框架中的基本问题。在解释宪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问题是:宪法解释中是否允许存在解释者的主观价值?解释宪法的过程中解释者能否排斥主观性?在宪法解释学发展过程中围绕解释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主要有三种学说对立:
(1)、主观说。宪法解释是法的发现,不是法的创造。宪法解释的本质是探求制宪者的意图(Intention)。
(2)、客观说。宪法解释是一种法的创造,宪法解释的本质不是“读”宪法,而是“写”宪法。其理论基础是法现实主义与批判法学。
(3)、折衷说。宪法解释既具有法发现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法创造的性质。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宪法解释中需要作出基本的选择,而选择是一种价值的判断过程。在宪法解释中有时需要认定宪法上没有规定的权利,需要探求“中心的价值”与规范内容,解释者应在多元价值的对立中寻求中立的价值。
2、宪法解释的原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