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施工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合同条件、法规条件和现场条件,做好施工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发挥其重要的预控作用。
3.2施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理解设计意图和对施工的要求,明确质量控制要点、重点和难点,以及消除施工图纸的差错等。因此,严格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具有重要的事前预控作用。
3.3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是直接指导现场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和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技术方案为核心,统盘考虑施工程序,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目标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有效的配置合格的施工生产要素,规范施工技术活动和管理行为,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3.4工程测量定位和标高基准点的控制。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工程测量定位及标高的引测依据,建立工程测量基准点,自行做好技术复核,并报告项目监理机构进行复核检查。
3.5施工总包单位的选择和资质的审查。对总包单位资格与能力的控制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方面。确定承包内容、单位及方式既直接关系到业主方的利益和风险,更关系到建设工程质量的保证问题。因此,按照我国现行法规的规定,业主在招投标前必须对总包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3.6材料设备及部品采购质量的控制。建筑材料、构配件、部品和设备是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物质,应该从施工备料开始进行控制,包括对供应厂商的评审、询价、采购计划与方式的控制等。施工单位必须有健全有效的采购控制程序,按照我国现行法规规定,主要材料采购前必须将采购计划报送工程监理部审查,实施采购质量预控。
3.7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的配置与性能控制,对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有重要的影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来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批准之后应对其落实状态进行检查控制,以保证技术预案的质量能力。
4.施工质量的事中控制
4.1施工技术复核。施工技术复核是施工过程中保证各项技术基准正确性的重要措施,凡属轴线、标高、配方、样板、加工图等用作施工依据的技术工作,都要进行严格复核。
4.2施工计量管理。包括投料计量、检测计量等,其正确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形成和客观效果的评价。因此,施工全过程必须对计量人员资格、计量程序和计量器具的准确性进行控制。
4.3见证取样送检。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国规定对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施工过程留置的试块、试件等实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见证员由建设单位及工程监理机构中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送检的试验室应具备国家或地方工程检测主管部门批准的相关资质,见证取样送检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取样见证并记录,样本编号、填单、封箱,送试验室核对、交接、试验检测、报告
4.4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方对图纸的某些要求不甚明白,或者是图纸内部的某些矛盾,或施工配料调整与代用、改变建筑节点构造、管线位置或走向等,需要通过设计单位明确或确认的,施工方必须以技术联系单的方式向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提出,报送设计单位核准确认。在施工期间无论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提出,需要进行局部设计变更的内容,都必须按规定程序用书面方式进行变更。
4.5隐蔽工程验收。所谓隐蔽工程是指上一工序的施工成果要被下一道工序所覆盖,如地基与基础工程、钢筋工程、预埋管线等均属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总监理工程师应安排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对隐蔽工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安排监理员进行旁站,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及时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并检查整改结果。工程项目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应由项目监理机构与承包单位协商后共同确认。监理工程师应从巡视、检查、旁站监督等方面对工序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强隐蔽工程质量验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程序要求施工方首先应完成自检并合格,然后填写专用的《隐蔽工程验收单》,验收的内容应与已完成的隐蔽工程实物相一致,事先通知监理机构及有关方面,按约定时间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工程由各方共同签署验收记录。验收不合格的隐蔽工程,应按验收意见进行整改后重新验收,严格隐蔽工程验收的程序和记录,对于预防工程质量隐患,提供可溯的质量记录具有重要作用。
5.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
5.1已完工程成品保护,目的是避免已完施工成品受到来自后续施工以及其它方面的污染或损坏。其成品保护问题和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与计划阶段就应该从施工顺序上进行考虑,防止施工顺序不当或交叉作业造成相互干扰、污染和损坏,成品形成后可采取防护、覆盖、封闭、包裹等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5.2施工质量检查验收作为事后质量控制的途径,应严格按照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的质量验收划分,从施工顺序作业开始,依次做好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通过多层次的设防把关,严格验收,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5.3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5.3.1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5.3.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5.3.3经有资质的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5.3.4经返修成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2 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三线点”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三线点”的控制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三线点”即高层建筑物中的轴线,标高以及垂直度。对于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而言,由于层数较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涉及范围广,如果没有掌握好轴线,标高以及垂直度的施工,那么常常会导致出现位移的情况。
轴线的控制工作,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中,由于施工层与脚手架是同步向上的位置,这就导致基准点难以引测,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以一层为基础在轴线中埋设一定规格的钢板,在钢板上标示好主轴线以及控制轴线的控制点,在二层及以上的楼层施工过程中,要留好方洞,并做好轴线的校正工作。
标高线的控制工作,为了控制好高层建筑物的标高线,在轴线的洞口处要做好标高的定位工作,符合好标高的综合,再用仪器抄平,保证标高数据的准确性。因此,为了保证引测点的准确性,可以用直径12mm的钢筋控制好露面的厚度。
垂直度控制工作,处置的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基础工作,要控制好高层建筑物的垂直度,必须要根据建筑物边角柱的位置来确定好建筑物的垂直度,并采用吊线,立模和加支撑的方式确定好建筑物的垂直度。
3 作好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工作
工程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工程完工后,在组织验收七个工作日前,施工单位应通知项目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具体可采取工程技术文件检查,实物工程质量检查的方法。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建设单位必须在组织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工程验收时间,地点及验收机构组织人员名单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持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至备案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三 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