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各种投入,切实加大创新力度。与此同时,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更要主动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想方设法进行科研体制创新,切实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率,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运营[9]。
为了提升资本要素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注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手段:一是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鼓励企业利用主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网络和产权市场等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夯实资金基础;[10]二是着力发展高科技创业投资,形成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和股权投资多元组合的体系,尽量缓解相关企业的资金压力;三是组织不同金融主体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进一步高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四)多方合作,逐步打造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的支持都必不可少。所以,逐步打造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是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必要措施。
首先,整合多方力量打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信息情报系统。利用海关、商务、税务、工商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的信息机构,打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信息情报系统,做好产品、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信息搜集、资料整理、沟通交流及业务咨询等服务工作,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新技术产品需求信息网络。
其次,加快出口融资及信用保险体系的建设步伐,为高新基础产品出口提供倾斜性的金融复制政策。提高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有关金融机构的资本规模、业务范围和运营能力,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对口信贷、担保和保险服务,使有关企业在对外出口时更有信心、更有效率。
再次,加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公关工作。利用行业展会、博览会等机会,统筹驻外公司力量,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关能力,形成多方参与、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对外公关网络,让外国政府、企业及社会公民更深入地了解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实力和形象,全方面提高这一领域的综合市场营销水平和品牌实力,为扩大产品出口提供支持性服务。
最后,形成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第一生产要素,在高新技术出口方面尤其如此。但是,目前国内高新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存在深层次缺口。以每万名劳动力拥有研发人员数量指标为例,我国仅为38人/万名,与日本、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尚不足三分之一。所以,想方设法吸引、培养高新技术专业人才是抓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机遇的关键所在。
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有关单位是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重点,可以考虑在美、欧、日等国家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吸引留学生和国外高层次人才加盟。在招募理念上,要体现国际化视角和一体化战略;在招募条件上,要使用现金、股票、期权相结合的方式落实面向未来的激励机制;在用人制度上,要不拘一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人力资源工作高效运转。不仅要满足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物质生活需求,还要从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入手解除其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有激情、有热情地发挥创新能力。
招聘只是解决人才的第一步,对人才的梯次培养才是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有关单位要精诚合作,形成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有目标、有流程地进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梯次培养,形成老中青结构匹配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
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也应该得到高度重视。要贯彻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高新技术产业管理部门可以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建立一支联合监管队伍,对各类知识侵权现象起到有力的监管作用。
结论
文章首先从规模、结构、贸易方式、竞争力等方面来对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进而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在结合有关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优化市场环境,保护内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强研发,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竞争力;保障投入,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多方合作,逐步打造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高新技术产业有关部门应当通力合作,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之路,逐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迁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效应,使其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引文注释】
[1]尚晓莉.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2]孟丽君.全球价值链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分析[J].商,2015,(24):285-286.
[3]魏守华,周斌.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融合的视角[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52(5):15-26.
[4]周斌,周山人.内生创新努力、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本土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GMM检验[J].中外企业家,2014,(18):30-32.
[5]陈强,李倩.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与R&D人员投入的关系——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3,35(6):39-41.
[6]戎梅.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财经界.2010(03):173-174,176.
[7]刘瑶,罗婷.金砖国家出口增长与价值链升级研究——来自制造业的证据[J].经济研究参考,2015,(28):22-30.
[8][英]A.斯密,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72,pp136-139.
[9]李睿.研发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企业导报,2016,(3):1-2,18.
[10]黄亦君.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7):65-67.
【参考文献】
[1]尚晓莉.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2]孟丽君.全球价值链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分析[J].商,2015,(24):285-286.
[3]魏守华,周斌.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融合的视角[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52(5):15-26.
[4]周斌,周山人.内生创新努力、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本土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GMM检验[J].中外企业家,2014,(18):30-32.
[5]陈强,李倩.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与R&D人员投入的关系——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3,35(6):39-41.
[6]戎梅.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财经界.2010(03):173-174,176.
[7]刘瑶,罗婷.金砖国家出口增长与价值链升级研究——来自制造业的证据[J].经济研究参考,2015,(28):22-30.
[8][英]A.斯密,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72.
[9]李睿.研发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企业导报,2016,(3):1-2,18.
[10]黄亦君.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7):65-67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免费^论文(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