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完善内控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水平。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年薪制度及其他激励机制,将选择和实施这些激励机制的权力交还上市公司,通过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使上市公司的各项管理活动和运作流程标准化和透明化。
3.完善市场监管执行力度
以信息披露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强化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及董事的监管,加大对违规信息披露行为的惩罚力度。完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防止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坚决纠正母公司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强化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监管。
(二)推进中小板和创业板建设
1.大力支持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指对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中小型高科技风险企业,甚至是一些尚处于创业中的风险企业进行的股权和近似股权的投资,以取得超常回报的投资行为。例如美国的微软、苹果、谷歌等企业,在公司成立初期及成长阶段得到风险投资而成为如今的巨无霸企业,我国的阿里巴巴、京东、滴滴打车等企业也是获得了风险投资而成长为各自领域内的强者。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大多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发展潜力巨大。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成长。
2.放宽上市标准
我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中有明确的盈利和经营期限要求,这限制了许多优秀的尚未盈利的高科技企业在我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迫使它们走向国外资本市场,如京东、唯品会、携程、陌陌等等。这些优秀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外上市融得资金并发展壮大,而我国资本市场错过了与它们一起成长的机会,我国的投资者也不能分享她们的成长带来的收益。让中小板和创业板适当放宽上市标准,让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能上市融资,使我国的投资者参与并分享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成长。
(三)完善新三板市场建设
1.完善新三板市场配套制度
新三板市场扩容至全国以来,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呵护下获得了快速发展,挂牌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企业获得了大量融资。为了适应新三板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做市和协议转让制度、分层制度、优先股发行制度,但这些制度还不能满足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为了促进新三板市场的发展,还应继续完善新三板的配套制度,如挂牌企业发债制度、集合竞价交易制度、公募基金进场、转板制度等等,进一步激活新三板市场发展。
2.降低新三板合格投资者门槛
目前新三板市场交易冷清,挂牌企业定向增发失败频发,这与新三板投资者准入门槛过高有关。按现有的监管要求,新三板合格投资者必须满足500万资产的要求,这个门槛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太高,导致整个新三板市场合格投资者人数才30多万,限制了新三板市场的发展。
(四)构建区域性资本市场
1.适时引入做市商制度,健全交易制度
做市商制度是指证券交易的买价和卖价均由做市商给出,买卖双方为委托不直接配对成交,而是从市场上的做市商手中买进或卖出证券。目前我国各个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都是施行协议转让制度,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价格,通过计算机撮合成交。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行业特征差距大、成长前景不明确、治理结构不完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引入做市商制度,可以激励做市商挖掘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
2.做好投资者保护措施,确保投资者收益
由于区域性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防止挂牌企业欺诈投资者,应当做好投资者保护,严惩违规行为,同时为了吸引投资者,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保证投资者的收益,如规定企业年度最低分红政策等。
(五)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主体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大目的是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企业作为融资主体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极其重要的参与者。然而多层次资本市场对融资主体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融资主体必须达到相关的条件才能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例如企业想在主板IPO融资,必须达到持续经营三年以上、公司合法规范经营、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最近三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等条件。因此,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就需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主体, 引导融资主体按照各个层次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经营,进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融资。
(六)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监管机制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主要包括法律体系监管(《证券法》、《公司法》等等)、业务监管(中国证监会及其下属机构)、资格管理(证监会、证券从业协会等机构)三大部分。 事实上,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设计是基于单个资本市场的监管视角来构建的,其不具备监管的多层次性和多元化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完善、高效、安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速度。随着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建议对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监管必须采取大监管思路,即形成央行为主导的“一行三会”超级监管体系,但要强调的是:大监管模式的核心并非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各监管职能的再匹配、再优化、再融合,形成精准监管,达到分层管理,建立和完善针对各种风险和冲击的反应机制,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
五、结束语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经过多年的摸索前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要认识到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各个方面与成熟资本市场存在着较大差距。只有尽快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为不同发展层次的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通过信息传递发挥调节和引导作用,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借鉴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经验,提出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建议,希望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尽快走向成熟。由于本文没有做出精确的定量研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对有关监管法规不甚熟悉,因而本文提出的有关建议可能不够完善,其科学性还有待论证。
【参考文献】:
[1] 杨业中.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时代金融,2014,(2):183-184.
[2] 祁斌.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化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局[J].金融市场研究,2013,5(12):
17-22.
[3] 刘克,王岚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效率研究:制度理论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
2010,(2):11-19.
[4] 龙志德.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思考与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18):
116-118.
[5] 王立华.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独特优势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J].理论观察, 2012,
(1):174-175.
[6] 高峦,邓向荣,韩家清. 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7] 高峦,韩家清. 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8] 张承惠,田辉,朱明方.中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发展与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9] 胡海峰.多层次资本市场:从自发演进到政府制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10] 王骥,刘向明,项凯标. 掘金场外市场:经济转型浪潮下的资本宴席[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11] 陈岱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构建——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7):8-11.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研究-免费^论文(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