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3 全国企业实有户数产业分布情况
从产业分布看,市场主体在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扩大。截至2013 年底,企业在第一产业实有44.38 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7.23%,占企业总数的2.91%,比上年同期扩大0.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382 万户,增长7.23%,25.00%,比上年同期减少1.07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101.46 万户,增长13.26%,占72.09%,比上年同期扩大0.93 个百分点。
由此可看出,中小企业在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扩大,中西部地区企业增长相对较快,区域差距减小,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
a.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主营业务利润62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9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每百万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为85.27元,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为6.11%,以主营业务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6.04%。
b.全国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
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9%,利润同比增长15.8%,规模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盈利水平也有较大幅度上升,中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
3.中小企业指数变化情况
a.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注: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是反映中国中小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
图3-4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情况
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总体回升,第四季度指数达到95.7,为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值,但仍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b.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
图3-5 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情况
注: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指通过企业景气调查中企业家对企业所在行业形势好坏的判断,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乐观程度的指标。
从全国情况看,与2012年相比,2013年大部分省份的中小微企业综合景气指数同比有所上升,但总体凸显增速放缓趋势,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进入减速发展轨道的现实状况。同时,从上表也可看出,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变得逐渐谨慎乐观。
(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1.经济环境
较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底子较薄,很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在2007年,由于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机构盲目地向次级信用购房者发放抵押贷款,随着利率上涨和房价下跌,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并随后发展成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海外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大幅萎缩,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许多企业纷纷倒闭。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根据2013年9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分别占比67.2%、53.9%。
中小企业自身资金薄弱、经营风险大,使得银行对其产生“惜贷”现象,金融机构投资更加谨慎,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处于不顺畅的市场环境,国家开始对信贷规模进行控制,商业银行也对企业的贷款风险进行评估,资金供应链断裂,融资渠道被阻断,这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此外,中小企业出口急剧减少,许多信用等级低的中小企业都纷纷倒闭。
因此,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中,我国中小企业的弱小、不完善的融资服务链以及银企之间不对称的资金供求关系,使得其融资更加困难。
2.政策环境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银行政策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就是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有效配置,由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其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的难度。因而,政府和银行的政策支持就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必要手段[ ]。
a.法律政策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2002年6月29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制定的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部专门法律[ ]。《中小企业促进法》从法律意义上提出试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方法,例如,中央财政预算应当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应当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b.信贷政策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信贷政策是其进行融资活动时最直接的政策支持。信贷政策,是国家为了改善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由央行制定的指导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的政策。我国政府各经济部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务项目,并且逐年增加该专项资金的资金规模。此外,在“银十条”之后,银监会也出台了关于鼓励小微企业贷款方面的扶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由单纯提供融资服务转向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
但是,目前我国央行对利率和相关费用的规定降低了中小企业从银行借贷的积极性。相对于国有企业,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信贷政策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优质的中小企业,“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c.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在考虑选用何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时,不论是内源融资,还是外源融资,对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或者投资者来说,政府的税收政策都发挥着其他政策无可比拟的作用。
税收政策,一般是通过降低税率、减免税额、加速折旧等手段来实现的。根据修正的MM理论,税收的存在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它认为企业只有适度负债才会有利于降低其资金成本,使得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目前,在我国现行税法中,直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并不多,这类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内源融资进而降低融资成本的,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优惠、调整出口退税率以及增值税减负。例如,对小微型企业采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部分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政策。其中,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更为明显,它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留存收益两个方面来体现的。在企业所得税的一些具体政策中,给予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例如借款利息允许税前扣除或者允许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就可以相应地减少资金使用成本,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
虽然我国建立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颁布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信贷政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提供给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远远不够,扶持力度较小,很多政策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与执行力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难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政策环境。
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18免费^论文(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