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预算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就必须有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一般可由二部分组成:预算管理决策机构、预算管理日常工作机构。
(一) 预算管理决策机构
大中型企业一般组建由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或工作组,负责拟定预算政策,审批或修改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并进行考核与奖惩。
(二) 预算管理日常工作机构
预算管理办公室或执行小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主任一般由财务总监兼任,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负责指导预算的编制、分解下达任务、分析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协调解决预算工作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方法
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必须了解各种预算编制方法及其特点,再结合企业的业务类型、组织结构、经营特点、经营策略,对企业的总预算或预算中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
(一)预算编制方法及其特点
1.定期预算法。是以不变的会计期间作为预算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其优点是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便于进行预算执行分析,缺点是不能使预算的编制常态化。
2.滚动预算法。又叫连续预算法或永续预算法,是指随着时间推移和预算的执行,预算期始终保持一个固定期间,连续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法,一般以年度为预算期间,实行月度或季度滚动,即月度或季度执行完后,对年度剩余期间的预算加以修订,并自动后续一个月度或季度,其优点是便于长计划短安排,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缺点是增加编制工作的成本。
3.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法,是在基期成本费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算期内的变动因素,结合预算期相关预测,通过调整原成本费用编制预算的方法,其优点是编制简便、工作量小、便于理解,缺点是以过去的数据为基础,容易使不合理的支出和低效率延续下来。
4.零基预算法。该方法是以零为起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收入的可行性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从而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其优点是不受现有费用项目限制,能有效配置资源,降低不合理的支出,缺点是没有考虑过去的经验数据,对预算数据合理性的审议耗费时间与人力。
5.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是预算编制的最基本方法,是以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其优点是编制工作量较小、运用范围广、使用简单,缺点是灵活性和可比性差,在市场变化较快的情形下,预算结果会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偏差。
6.弹性预算法。又称变动预算法,是为克服固定预算法的缺点而设计的,是按预算期内各种可预见的业务量水平所编制的,能适应不同业务量情况的预算,其优点是能适应不同经营情况的变化,有利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与考核,缺点是编制的工作量较大。
7.项目预算法。在轮船、飞机、公路等从事工程建设及需要提供长期服务的企业中,需要编制项目预算,预算的时间期限就是项目的期限,跨年度的项目需要按年度分解编制预算,其优点是能够包含所有与项目有关的成本,能体现单个项目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便于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8.作业基础预算法。与传统的预算编制按只能部门确定编制单位不同,作业基础预算法关注于作业并按作业成本确定预算编制单位,更好地体现出资源耗费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优点是能更准确的确定成本,有利于加强团队合作、协同作业。
(二)预算的编制方式
这是从预算形成方式来划分的,包括以下三种。
1.权威式预算。即是自上而下的预算,在此方式下,预算是一个财务计划和过程控制的工具,均由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决定,低层经理与员工只是执行预算,并不参与预算的编制,在执行过程中,低层经理和员工因担心本期费用的节省会对下期预算产生影响,往往会产生“用完预算”的心理。
2.参与式预算。即自下而上的预算,各个层级的经理和骨干员工共同制定本部门的预算,预算办公室汇总各部门预算上报最高管理层审批,然后下达执行。
3.混合式预算。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往往会结合以上两种方式,称为混合式预算,一般是最高管理层先提出预算目标,各部门编制预算初稿,预算办公室汇总后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经过审核及跟各部门的双向沟通,提出修改建议,经过各部门修改后重新上报审批,然后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或责任单位执行。
(三)预算编制步骤
企业编制预算时,一般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混合式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确定目标。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或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对当期预算完成情况及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分析,结合公司战略,提出下年度的经营目标,经过对经营目标的分解和细化,确定预算管理目标,该目标应先进合理,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2.分级编制。各部门或单位根据预算委员会下达的目标和编制政策,结合本部门情况,编制预算初稿。
3.汇总上报。预算办公室根据各部门的预算初稿进行汇总,形成公司全面预算初稿,上报公司最高管理层或预算管理委员会。
4.审查平衡,提出意见。预算委员会对预算初稿进行审核,看预算初稿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是否具有可行性,根据情况与各编制单位进行沟通,提出修改意见。
5.分级修改,重新汇总上报。各部门或编制单位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然后汇总后重新上报。
6.审议批准。经过一次或多次修改后,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预算,落实到具体部门及员工,严格执行。
四、我国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中型制药业为例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与方法的探讨——以中型制药企业为例(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