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部原因
1.知识经济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在要求,以及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日益严密,导致贸易壁垒的知识产权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因素更高程度的参与溶入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取向不断增强,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而言,其经济上的竞争优势乃至核心竞争力最终归结于知识产权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究其本质,即是鼓励创新。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在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国家已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的宏观高度,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保护了本国企业及其他主体的创新动力和热情,从而从根本上维护了本国的核心利益。
国际贸易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中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以专利许可、商标转让、版权许可为交易内容的知识产权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在相关发达国家积极推动下,WTO成立时通过了TRIPS。TRIPS拥有较为完善的统一标准,内容全面而系统,同时还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结合起来,构建了较为严密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于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日益严密,贸易纠纷和贸易壁垒逐渐表现出知识产权化的趋势。
2.传统贸易壁垒实施受限促进了知识产权壁垒的兴起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公约开始限制包括关税、许可证和配额在内的传统贸易壁垒的使用。WTO贸易规则原则上禁止配额、许可证和高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而且WTO各成员国的平均关税得到大幅降低。传统贸易壁垒的保护作用被大大削弱,且容易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引起对等报复。这迫使发达国家转而寻求采用新的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此时,在形式上具有合法性等新型优势的知识产权壁垒就成为主要选择。
(二)内部原因
1.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当前,全社会知识产权普及程度逐年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知识产权制度进入我国时间比较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公众、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不够强:社会公众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意识、维护知识产权制度的行为规范尚未普遍形成,知识产权侵权仍然易发多发,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整体上仍然不能适应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
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在企业层面表现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缺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能力较差。目前,我国已经制订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而在企业层面,国内像华为、中兴通讯、京东方等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较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缺失,使企业很难从战略高度审视知识产权的营运,难以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效益最大化。
2.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水平有待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不断完善,行政保护不断加强,但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2015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执法满意度在四项一级指标中仍较低,表明执法工作依然薄弱,执法力度不足与保护诉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很明显。面对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的情况,权利人维权面临的周期长、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等核心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亟待提升,使得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益真正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从而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知识产权
我国出口贸易频繁遭遇知识产权壁垒,根本原因是我国外贸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知识产权。根据WIPO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国在全球最具创新力经济体中排名25,仍然落后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见下表)。
首先,虽然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井喷式上涨,但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研发总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总体创新活力仍显不足,创新活动仍局限于少数企业,创新能力存在多重短板。其次,虽然近几年我国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迅速增加,但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的比例过低,获得的专利的质量方面,也与外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我国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秀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优良植物新品种等优质资源也相对较少。
4.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比重更低。出口增长主要依赖资源、能源、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密集的资源性产品,既为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壁垒限制我国产品提供了借口,也对我国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造成了压力。
我国的制造业一方面表现为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表现为中高端制造业产能不足。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高增长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龙头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凤毛麟角。在涉及国际民生的电力、通讯、能源等部门,中国的发展也落后于发达国家。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由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机电、电子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逐渐转变为高新技术产品占有的份额越来越高的状态,但出口商品结构趋同化现象仍然严重。而且,即使是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技术的投入比例也比较低,且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产生竞争,也容易受到知识产权壁垒的限制。
四、中国出口贸易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