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壁垒短期内不可能消失,因此只有从我做起、正面客观应对才是明智的选择,才能从整体上破除知识产权壁垒障碍。
(一)政府层面
1.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我国必须立足国情、着眼未来,大力建设知识产权文化,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思想意识保障。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应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力度。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可以丰富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的形式,重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知识产权题材影视文化作品的方式宣传知识产权文化。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应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工作。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比如,将知识产权内容全面纳入国家普法教育或其他类似普及教育活动。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还应加大知识产权学术研究投入,鼓励知识产权文化和理论研究。
2.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应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作用,考虑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定赔偿上限,针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并由侵权人承担实际发生的合理开支等。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需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统一执法标准,改进执法方式,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同时加强联合执法和跨地区执法协作,加大对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群体侵权的查处力度,为权利人提供更便利的维权渠道。此外,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还需要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进一步完善侵权惩治链条。
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应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的互补和衔接,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环境。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政府应鼓励创新、推动创新,促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提高创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引导就业人员流向生产效率高、技术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这样才能解决经济发展瓶颈问题,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知识产权壁垒的问题。对于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的企业,政府应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优惠和鼓励。
(二)企业层面
1.树立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意识
我们应该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创新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是明智的选择。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就是技术进步的过程。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缺乏核心技术,缺乏知识产权,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牢固树立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是企业做大多强的最佳选择。
2.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进出口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重视专利发明并提高发明专利的授权比例。企业应正视与领先企业的差距,实施差异化竞争,有目的地绕开竞争对手的专利,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或推行技术预见,重点要放在未来可能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与专利地图相结合,进行跨越式研究,提前部署知识产权。
此外,考虑到我国企业技术实力较弱,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技术引进前,企业应做好审查工作,了解拟引进技术的知识产权法律状态,签订公平合理的技术引进条款,尽量避免不合理的限制性竞争条款。技术引进后,企业应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将引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实现再创新。
3.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
我国出口企业应设立直属于企业高层领导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专人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相关事宜,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的和任务、机构及职能、宣传教育、经费投入、维护管理、文献利用、纠纷处理、奖惩措施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内容,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企业应重视在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对外投资等活动中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及知识产权资本化运作。同时,要转变企业自身运用知识产权的意识,不仅将其作为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技术,而且应将其作为谈判的筹码、对垒的工具和武器,让知识产权配合企业整体战略发挥作用。
五、结语
放眼全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乃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面对知识产权壁垒,抱怨国际规则不公平或者批评发达国家意图借此维护其强国地位,对我们有效解决该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乃历史潮流,承认知识产权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遵守国际规则、合理利用现有规则、适时参与规则的指定,才是明智的态度和做法。
同时,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产权壁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以华为、中兴通讯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已逐步拥有优势和话语权,我国企业已初步具备利用知识产权壁垒维护本国利益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应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期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等.知己知彼打赢知识产权之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
[2]李萍.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沈国兵.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下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11.
[4]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典型案例启示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萧延高.企业知识产权能力与竞争优势[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6]方君兰.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7]徐彤.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8]姬志斌.知识产权壁垒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5,(3):116-127.
[9]郑秉秀.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J].国际贸易问题,2002,(5):26-30.
知识产权壁垒与企业出口问题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