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符号学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电影理论。电影符号学有第一电影符号学和第二电影符号学之分。电影第一符号学诞生的标志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它主要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电影第二符号学是指符号学向精神分析领域的延伸,或称之为电影精神分析符号学。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集中在三大研究领域:其一是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性,其二是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其三是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本文)的叙事结构。 电影中的视觉传播符号,或者说构成电影的基本结构单位有镜头、场面、色彩、声音、蒙太奇等。
服装结构和服饰设计是影视传播中非常重要的视觉传播符号。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从原始时代骨针的发明开始,古人就用树叶兽皮等材料缝制服饰。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服装不仅有遮羞的实用功能,服饰更具有了审美功能。不同的社会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不同,服装服饰的装饰作用和美化作用也就带有了某个时代的印记。从《尚书•益稷》记载的十二章纹,到汉代袍服,魏晋的大绣衫,唐代的官帽与幞头,唐代女装的宽袍大袖与女着男装(胡服)和面妆,宋代的褙子,元代的蒙古装,清代的朝服马褂,清满族女装(旗袍),明清时期的官服补子,民国中山装和学生装,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着装美学。因此,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服饰符号具有了多种功能。
(一)服饰符号反应时代风貌,烘托环境气氛
要识别或了解电影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的变迁,服饰符号是最明显的标志。如在李少红导演的《大明宫词》中成年的太平公主的发饰和牡丹花装饰以及披帛非常符合唐代的女性服饰符号,唐朝女性的服饰特点鲜明。太平公主骄奢的习性,让她在集市上遇到了她一生的至爱—薛绍,在他们摘下面具的那一刻起,那张男性的温文尔雅的面庞便在太平的心理扎下了跟。剧情多次回放这次的初遇,让太平的感情越陷越深,终至不可自拔。剧情便在这样一种纠缠的环境气氛中展开。太平要强的个性与母亲刺死薛绍的结发妻子慧娘后,太平与薛绍的新婚就笼罩在或明或暗的烛光火焰之中。最终导致薛绍自杀,使太平年轻的生命在爱情无望之后受到重创。这也是大唐王朝爱情为政治服务的现实写照。
田壮壮2002年拍摄的《小城之春》中周玉雯身穿改良旗袍,她的丈夫戴立言身穿长衫,围着黑色围巾,他们的客人章志诚身穿西装,这样的服饰符号一下子就让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大致年代20世纪的30-40年代,立领右襟右开祈的旗袍与中襟男士长衫,既与故事发生地江南这一地理位置相契合,又同江南春天的气候乍暖还寒的温度符合。戴礼言在老黄面前的戴围巾和摘掉围巾的动作,表达了他内心的某种伤感,夫妻关系的冷漠与平淡让他的心情比较烦躁,这一细节与当时的环境气氛相照应。(图2-1)
图2-1《小城之春》2002年版剧照
在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中,生为弃婴的小四在文革中上蹿下跳,成为时代宠儿,他身穿长衫,手拿标语,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这一个角色可以说是文革时期青年的代表,他们盲目是从,唯利是图,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出卖师傅程蝶衣,走上时代帮凶的角色。
服饰符号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暗喻,以上分析表明传统服饰符号在反映时代风貌,烘托环境气氛时的重用作用。
(二)服饰符号塑造人物性格,体现人物个性
服装设计和结构,不仅是为了符合人物的时代生活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服装为塑造人物的性格,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方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1994年张艺谋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中葛优塑造了一个命运多舛的福贵的形象。福贵年轻时是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穿着绸缎大褂和带有图案的坎肩,头戴瓜皮小帽,经常出入赌场,不坐车马,出入靠人力背送。时不时在赌场债据签上“福贵”二字,偶尔也嬉皮的哼上两句皮影秦腔,一副玩世不恭的阔家少爷的神态便跃入了观众的眼帘。
等到输掉家产,气死父亲,妻离子散,此时剧中的福贵穿着蓝色土布粗衣,带着同色棉帽,双手插入袖口,典型的家道败落的流浪街头混饭的二流子形象。后来福贵在债主那借来皮影戏的把式,作起了自己喜好的营生,风餐陋俗的清苦生活中传来的皮影的唱腔,把福贵忍辱负重含泪微笑维持家计的艰难在一声声秦腔的呐喊中暗喻出来。
解放后,福贵又经历了儿子的早逝和女儿的大出血丧生的接连打击,中年的福贵在生活的磨练中也学会了人情世故,由不懂世事的纨绔子弟成长成为了新时代的农民所特有的审时度势的“眼力见”,福贵跟上了时代,把家中的“钢铁产品”交给公社;在小儿子有庆说出家里还有一个皮影戏箱子的时候,福贵说可以给工人阶级唱皮影,增加大炼钢铁的干劲儿。福贵的服装上也有像章,这个典型的细节既交代了故事的发生时间,也为福贵的人物性格起到了衬托作用。
1999年张艺谋的另一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上映,演员章子怡在剧中塑造了青年母亲的艺术形象。(图2-2)。
图2-2《我的父亲母亲》中招娣剧照
年轻的招娣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美女,对乡村教师骆老师一见钟情。剧中招娣的服装为招娣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碎花的红棉袄,中襟的盘扣,红色的围巾,黑色的长麻花辫,绿色的辫绳,加上一张清纯的面庞,是年轻时母亲的真实写照。影片选用了镜头的重放和细节特写,把母亲对爱情的向往和大胆的追求展示给观众。母亲偷偷跟踪骆老师的镜头特写,通过面部表情的微笑、低眉,以及洋溢着的青春热情,都暗示了她对心上人的关照和担心。“含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或许也是当时母亲的复杂情绪吧。
(三)服饰符号呈现人物地位,凸显人物身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视觉传播符号在第五代导演影片中的应用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