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在呈现人物地位,彰显人物身份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学过服装史的人都会知道。服装设计和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着重点是不一样的。唐初习隋制,天子用黄袍及衫,并对不同品级官员服色作了规定,如:亲王等级三品以上服大科绫罗紫色袍衫,带饰用玉;五品以上服朱色小科绫罗袍,带饰用金;六品以上服黄丝布交梭双釧绫;六品七品用绿,带饰以银;九品用青,饰以瑜石,庶人用铜铁带。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又定一切人不得着黄,黄色从此成为皇帝专用色。
2006年,张艺谋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剧中大王和王后的服装设计均以黄色为主,服饰符号极尽奢华,冕冠饰龙,凤冠饰以珠翠,把大唐帝国国盛民富的社会景象再现,服装设计突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2007年,该片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获得美国电影服装设计工会历史类最佳服装设计奖、美国电影艺术指导工会古装类大奖。(图2-3)
图2-3《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我的父亲母亲》中骆老师一身中山装,右侧上衣口袋插着一只钢笔,这一细节表明了骆老师的身份—知识分子形象。(图2-4)
图2-4《我的父亲母亲》骆老师剧照
(四)服饰符号符合人物角色,造型艺术再现
演员在塑造人物角色时,除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外,对于角色本身也要加以认真体会,仔细研究。人物角色的服装造型可以让演员更快的进入角色。
李少红版《红楼梦》中女性的额子装一直备受争议。抛开非议,我个人认为,剧中女性造型是在戏曲符号造型基础上加以改变的。戏曲中的额子装是青年女子的典型造型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少红版红楼梦女性造型是符合人物角色需要的。旦角,尤其是年轻旦角,这种额子装除了展示人物的角色特征外,也可以帮助演员尽快的进入角色情境,体验角色情绪、情感。
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虞姬的造型,把程蝶衣人戏不分,“不疯魔不成活的”戏痴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自从我随大王南征北战”一句唱词出口,程蝶衣就进入到虞姬的世界之中了。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程蝶衣都是剧中的跟随项羽东征西阀的女虞姬。师哥和菊仙成亲后,程蝶衣把胡四爷的脸勾画成项羽的戏曲脸谱,他自己则是虞姬的扮相,此时程蝶衣的眼中的项羽乃是师哥段小楼的霸王,在虚幻中通过服饰符号的造型艺术把程蝶衣的人物角色凸显的更加符合人物定位。(图2-5)
图2-5《霸王别姬》剧照
张艺谋《秋菊打官司》电影中,秋菊红底小碎花棉袄,绿色的大围巾,挺着个大肚子,把一个农村妇女形象活脱脱的展示出来。
综上所述,服装视觉符号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和造型艺术的体现可见一斑。
三、景观符号在第五代导演影片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中的景观符号既有建筑景观也包括自然景观。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古建筑景观已经在现代社会不可复原了。但是影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时代和时代相适应的造型艺术可以通过屏幕这一载体加以再现。秦朝的咸阳、汉代的长安、唐代的大明宫,明清的北京,民国老北京的天桥等等建筑都可以在影片中得以再现当年的风情旧貌。第五代电影导演在景观符号的运用上可以说得心应手。
(一)景观符号再现城市古风古貌,重回民族记忆之旅
《霸王别姬》的开场镜头中景,艳红带着小豆子走在20年代的北平,天桥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卖风车的,手拿冰糖葫芦的世民,茶汤的招牌幌子,最热闹的是敲锣打鼓的猴戏。随后切换了一个远景镜头,牌楼、四合院、围墙、巨大的演出宣传画、最远处重檐庑殿顶的故宫……这一场景将人们带到了遥远的北平,再现了城市的古风古貌,把我们的记忆留在了那一瞬间。《大明宫词》中的大明宫,庄严宏伟,绛红色的雕梁画栋,重重叠叠的白玉石栏杆,此起彼伏的城阙,将盛唐时代的大明宫用镜头画面再现出来,暗示着这里将发生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二)景观符号展现异域风情地貌,荡涤尘世喧嚣
《英雄》的拍摄地主要在四川九寨沟的箭竹海和诺日朗瀑布。九寨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每一个海子有每一个海子的特色。箭竹海以水中枯木见长。水的颜色在周围景观的映衬之下,多姿多彩,曾有“九寨归来不看水”的说法。(图3-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
视觉传播符号在第五代导演影片中的应用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