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布与传播心理健康信息使受众视野开阔
当今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时间和地域对于信息传播的阻隔。曾经不出门不知天下事,而现在只需要稍稍动下手指便可将天下事“一网打尽”。现在的网络媒体,制作了各种各样、形式多样的形式的节目,如视频、直播等来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讲解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知识。新媒体的多元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心理健康信息。
2、提供线上咨询服务进行预防倡导和行为干预
基于数字互联技术的新媒体可以实现用户的同步或异步互动,这一点为新媒体条件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新媒体平台上的心理健康传播结全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势,以及传播机制的创新使其成为健康传播的有力工具。例如,新媒体的信息聚合机制可以使用户在海量信息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心理健康信息,从而优化传播过程;选择擅长于针对自己症状进行治疗辅导的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通过线上咨询得到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说服和干预效果。
3、新媒体的交互性提供了受众的情感支持及打开其交际圈
过去人们想要交朋友只能通过身边的人,并且一旦分离便很难再保持联系。但是通过新媒体我们可以结识更多的人。新媒体具有的强大交互性也使人们可以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及时反馈。随着手机媒体的日益完善,人们只需简单几步便可以通过新媒体认识新的朋友。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新媒体上的交际圈比自己在现实中的交际圈要大得多。遇到不良情绪,可以随时找到亲人和朋友排解。我们时常看到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情绪状态,以此获得朋友的关心和慰藉。新媒体的互动交往功能,对于排解心理压力,获得良好的身心状态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心理患者经治疗康复后,也通过我们的网络等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体会和康复的过程,来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这些心理疾病,这些患者的现身说法也可以即时得到良好的互动和反馈。
4、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促进心理健康信息迭代
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网络还是智能手机,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互动形式,都给心理健康传播提供了高效实用的渠道,一方面,能够使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更全面了解求助者的相关心理健康需求,在解答时能做到更多准备和及时;另一方面,求助者自身能更主动的按需抉择,一问一答式的反向传播更能提高心理健康传播的效果。无论是网络环境中,求助者与帮助者双方的在线沟通、相关同类群体的在线交流及自我体验反馈,还是更为私人化的智能手机环境中,更贴心的定制化服务、自主性更强的信息筛选渠道,都有利于心理健康信息的高到达率和更新迭代。
5、专家领袖主动设置议题促进信息的优化传播
在新媒体平台中,意见领袖、经验丰富的心理业界专家学者的存在价值得到较高程度的体现,他们通过微博、论坛、微信等手段发布的信息会以最快的速度被最大范围的人群接受,这在心理健康信息的传播中优势极为明显。在具体的心理健康传播中,专业心理机构组织或意见领袖可以主动设置议题,促进心理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并扩大了主题内容的传播范围。
(二) 新媒体传播对心理健康普及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大地促进了心理健康传播的发展,帮助了讳疾忌医的心理疾病患者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更主动开放的心态接受专业帮助。但是,当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时,自媒体的去权威化和海量信息的鱼目混珠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给新媒体的心理健康传播环境带来许多困扰。
1、心理健康营销大行其道以及公共服务的缺失
健康传播是关系国民身心素质提升的重大课题,理应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属性。反观现在的新媒体健康传播现状,许多盈利心理机构打着“公益大爱”“心理健康传播”的旗号,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心理健康营销,并有部分心理咨询从业者过度的夸大求助者的心理严重程度,发布相关信息的指向仅仅是推动网站的访问量、提高心理咨询量,或促进 APP的下载量和关注度,从而脱离了心理健康传播的公共服务属性。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传播要持续有效地健康发展,仍要秉持心理咨询的精神内涵 “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它是更贴近人性的价值取向,就应当始终坚持以公共服务为主的理念,而不是沦为商业的牟利工具。
2、信息同质化及本土化的原创性信息相对匮乏
信息的同质化和飞沫化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不避免的弊端,同质化是指新媒体中大量而正面宣传性的心理保健信息,以及是否真正达到心理疾病严重层级的信息占据绝大多数且置于搜索排名前列,导致网友很难在后面的条目中找到心理质疑和揭露性的内容。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些心理 “伪专家”的批量出现。而飞沫化是指正确有效的心理健康信息在发出之后,容易湮没在上述大量毫无意义的同质化信息中,从而导致信息传播效果的弱化。
在WEB2.0时代,网络用户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将大量信息复制并移植到自己的用户页面上,原创性信息就相对匮乏。或者是移花接木,在他人原创性信息上再进行加工,使网络存在海量无价值“伪原创”信息,此类心理健康信息的过度丰富可能会导致用户注意力的分散和选择的困难,容易使新媒体的心理健康传播内容达不到预期效果。
3、“把关人”缺失导致的不良信息造成受众的心理二次伤害
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传播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