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高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还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城市、城镇,甚至偏僻的地方,也很难吸引人才。 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大,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很重要。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且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这样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不仅涉及到企业外部,更多的、更困难的工作存在于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配置效率低下是目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队伍结构比例失调,管理人员不专业、招聘潜规则“亲人优选,因人设岗”和一线操作人员紧缺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从事经营管理、科研开发、技能操作的拔尖人才和一专多能人才不足。企中小业总体上工作分析和量化测评手段还不是很完善,使得一些岗位工作职责不清,岗位间相互关系不清,只有定性的要求,没有定量的指标,所以对职工能否达到规定工作标准无法衡量,不能量化,不利于考核。同时,对应聘者不能从其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整体的把握与测评,使得在招聘阶段就很难达到个人与岗位的匹配。而把人才招进来后,又对其实行静态的管理,忽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与开发,使个人与岗位的不匹配问题持续存在。
(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的必经之途就是发展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不足与企业自身战略管理能力的薄弱有很大的关联,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企业类型以中小企业居多,但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在观念上满足于现状,管理方式老旧,危机意识薄弱往往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的精神障碍。中小企业科技信息渠道有限,缺乏前沿的科技信息,再加上人才和物资的短缺,获得国家资金扶持项目的机会非常少,进一步遏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面临众多风险,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创新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许多中小企业感想而不敢做。
(四)融资困难
银行一般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抵押,往往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但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且中小企业自身的不稳定性(停业或倒闭机率大)使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加大,以及中小企业在市场变动和经济波动中表现出的脆弱性,都是金融机构惜贷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近30%的中小企业在两年之内就退出市场,近60%的中小企业在4―5年内消失。如此高的倒闭率和歇业率,使得金融机构放贷时慎之又慎,加之放贷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自是情理之中。还有民间融资活动借贷不规范,金融机构之间缺乏竞争且向中小企业放贷成本高,这些都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五)国家政策支持不够
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本身存在操作性的不足,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求民生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社在支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199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在金融服务体系、贷款评估、贷款条件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划和指导。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尚缺乏有效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都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对处于商业化、市场化转变过程中的各金融机构的约束力明显不足。因此,落实这些政策尚需要一些时间。
四.解决对策
(一)吸收和培养专业人才
对外吸收专业管理人才,对内提高中低层管理人员专业素养;适当的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加以培养,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此外,应加强对中小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培训。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开发员工潜能,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出台有利于释放引进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同时注重非物质奖励,提高待遇,体验认同感。
(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