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很大,故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含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 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人“文化”的定义域。一般来说,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多持此类文化界说。
与广义“立仆”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一一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 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学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本世纪40 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里的“文化”,也属狭义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①,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综上部分所述,现代人们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事物上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是就“狭义文化”而言的。对以上的探讨,对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好处的。
二、企业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与误区
(一)企业文化构建的误区
企业在硬性的制度管理无法奏效时,会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开始使用软性的文化管理,但由于对企业文化定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存在着以下几点误区:
第一,企业文化活动化
这是很多中小企业常犯的毛病,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义,把企业文化误认为是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一时间搞了很多种娱乐活动,文艺演出,就认为是在搞企业文化建设。
第二,企业文化口号化
这是当今很多企业文化失败的原因,把从理念、精神到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的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变成了简单、花哨、空洞的口号、标志与装饰行为。仅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如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
第三,企业文化模仿化
我们在搞企业文化建设时提倡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提倡学习海尔,学习华为,但不是照抄照搬,生搬硬套。不要把海尔的理念拿来用,这种“拿来主义”只会像“东施效颦”一样,搞出很多笑话。企业文化讲究的是个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四,企业文化领袖化
在许多变革型企业或者许多新建企业,变革者或者创业者的思想甚至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的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好事情,企业需要精神领袖,也需要这种英雄式的、甚至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但是将企业文化简单等同于老板文化,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企业文化构建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战略管理中使命和价值观的表达,都是基于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在企业战略变革的过程中尤其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明白,在企业的财务价值之外,需要追求更多的非财务价值,方可维持企业作为一种具备商业功利目的的人文组织的运行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这种培植非财务价值的努力方式之一。在企业文化这个看起来已经很陈旧的话题上,我仍然觉得有必要提出其中一些值得我们大家一起省思的情形。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之我见(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