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张陆洋教授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商业银行的运营中间存在着三个突出的矛盾:从商业银行来看,其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性、营利性和流动性。而这三个方面与中小企业自身的风险特征之间正好形成了三个矛盾:分别是经营前景不明朗、破产风险高;单笔贷款数量少、频率高、时间紧;业务量小、经营规模小、资金回收缓慢。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很多方面的挑战,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产业政策限制较多
以往对于企业发展政策制定上,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情况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种种政策上的原因致使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资金周转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商业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很低,贷款率很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环保意识较弱,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易成为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对象,给自身和银行造成损失,制约了银行的信贷积极性。
(二).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产权不明晰
由于政策不公、行业限制,个私企业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穿“洋外衣”(三资企业)现象普遍。据调查,上海市“假集体”占全市集体企业的20%左右,泉州市乡镇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为个私企业。由于产权不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人为限制。
(2)管理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由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发展空间受限;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混乱,多无规范的财务报表或不能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财务信息的不公开直接导致银行等对企业资产负债、盈利率等数据的不了解,无法了解企业真实水平,影响审批结果。
(3)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较难判断
大多数中小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技术含量低、市场入门低、品牌意识差、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中小企业在自主产权和专利技术方面的保护措施不强,国家在有关方面的保护和惩罚力度不利,也导致了市场地位难以长期保持。从而致使对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的评价往往不确定因素较多。
银行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贷款运作程序不够透明,调查、审查、审批手续 繁杂,使得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无从措手或旷日持久。
(三).担保落实困难
中小企业低劣的信用状况和缺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及完整的企业信用记录系统,金融机构要支付较高信息费用、实施监督和保护产权费用以及保险费用,加大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此外,银行风险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日益强化,而相应的激励机制却未得到根本改善,使基层金融部门产生“恐贷”心理。
(四).成本效益不对等
对银行而言,中小企业信贷成本和效益不对等、成本较高。第一,中小企业贷款数量巨大,程序繁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第二,风险度较高,存在较高的坏账概率。效益较低、利率管制较严,从银行角度分析,使效益无法与成本和风险匹配,“惜贷”似乎也就合理了。
四、中小企业信贷的发展前景
规范中小企业发展,引导银行放松对中小企业的放贷限制,是现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两个有效途径。
(一).中小企业的规范化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摆脱现今无序竞争状态,转变发展模式,增加产品技术量和创新度,符合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明晰产权关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理清、规范企业产权关系,进一步摸清企业真实家底和风险状况。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使金融部门评价有理有据,获得资金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二).银行的金融创新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强烈需求,商业银行也可以抓住机遇壮大自身发展。通过改变既有的信贷管理模式,落实贷款风险控制,商业银行也可以挖出这一“埋在地雷下的黄金”。
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为其提供本外币存款、贷款、结算、结售汇、 银行卡、代理保险、融资顾问等各项服务,全方位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担保方式创新:对提供贷款担保存在困难的中小企业,可以由借款人提供符合担保规定的企业有 效资产、个人财产以及保证担保,采取抵押、质 押、保证的组合担保方式,尽量满足其贷款需求。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在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确认其技术专属权的,报经人民银行同意后,可以试办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新业务。
信贷程序创新:适当简化运作程序,提高中小企 业信贷运作效率;
利率管制创新:银行监管部门需加快利率市场化 的改革步伐,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为中小企业信 贷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解决银行的成本效益不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