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对待我国企业进入国际竞争中所存在的威胁,并研究构建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结果。相对于竞争者拥有卓越洞察力且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核心员工能力是企业自学积累的结果,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源良性循环的基本保证,建立先进而完善的员工培训系统,是员工核心能力培育的根本。除先进的培训机制外,为使企业的命运不仅仅掌握在个别人手里,还必须倡导并实现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的转化,构筑合理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核心员工能力的培育在于更大范围的开发人力知识资本,调动更多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进而形成一支相当规模、忠诚的,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员工队伍。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始终融合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的职能部门,蕴藏于企业整体长期学习和经验积累之中,体现企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一个学习过程。因而,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企业培育成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巩固和提高。
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核心技术能力能为顾客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价值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过去技术资本的积累,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检测、吸收、变革能力的综合反映。企业应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通过“技术—产品平台”的中介,扩展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核心能力根植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当中,核心组织能力能为企业及顾客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价值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理念。要创造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与形象,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则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之为此而奋斗,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营销能力是指企业使产品迅速市场化并使顾客满意的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客户忠诚是最有效的竞争利器。创建使顾客满意的售后服务系统和建设有效的营销渠道是核心营销能力的重要因素。
营销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要开展对内、对外联络协调工作、调研工作,又要策划、举办或参加各种营销活动。为能顺利完成各种营销工作,使产品迅速市场化并使顾客满意,一般来说,营销人员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表达能力(动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某种活动,并使之达到一定效果,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下属完成既定任务的能力)决断能力(人们在选择目标、采取行动时能够迅速、坚决地进行决断的能力)、应变能力(需要有自控和应付各种情况变化的心里准备和实际能力)、创新能力(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的能力)、适应能力(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其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连)、自控能力(具备相当的耐心与毅力,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操作能力(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策划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营销人员注重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与业务推广活动的能力)
核心关系能力能为企业和客户创造巨大价值,表现为对交易费用的节省;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其不可模仿性来源于社会资本不同于经济资本的特性。创建企业核心能力是一项系统工作,他涉及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但这其中的工作和环节在塑造核心能力的过程中的贡献或制约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作出合理的安排,特别是在一些关节环节上持续地投入力量,加快资源积累的速度,才有可能缩短建立核心能力的周期。忘记过去,更新理念;培养产业发展预见能力;制定战略发展框架;高效利用资源;积极实验,抢占先机;员工的激励;高层领导的始终参与。
现代企业的管理强调创新,对环境提出应变策略。企业不能丧失对机会价值的敏感性,注重创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从创新的角度讲,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核心能力,更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动态的核心竞争力观。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注重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能够创新其原有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动态核心竞争力观强调蕴藏在组织规则中的核心业务流程,它是企业活动得以完成的方式、行为模式和学习机制。通过核心业务流程再造可以整合企业的核心员工能力、核心组织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以及核心关系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创新是企业唯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很少有企业把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管理,而常常是一项特殊事件来看待。因此,从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创新,将给企业注入全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的质量管理带来的革新一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标志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从而在竞争中优势明显。而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处于这种优势,除了自然垄断,就只剩下创新这条路了。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就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企业已经走出了投资推进增长方式,并开始从投资推进型向创新推进型转变,这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思路不谋而合。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如今市场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围绕着新机会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企业在培养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也许核心竞争力并不容易被真切地感受到,但在与对于持久的竞争中其强大的支撑作用及搏击力量就表现出来了。因此从长远来看,核心竞争力的实际获得大于利润。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机会就有可能变成陷阱,尤其是在我国企业目前核心竞争力还比较缺乏的情况下。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优秀的战略,使新的思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接下来就是企业需要在资源上进行多年的努力投资,以不断增进对本行业的理解,从而得到结构良好、能够获益的、系统的成功发展模式也从而有了企业牢固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