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本文在阐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及其商业模式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通过研究分析节能环保产业主要的商业模式及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尚不成熟,还存在着诚信危机导致商业模式无法顺利运行、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的矛盾难以解决、产业发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价值链、资源能力和先进技术等基本途径改革创新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的思路和对策。
1.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成熟的商业模式,各个企业都在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其中比较受关注的商业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另外还有两种较为典型的商业模式,即基于最佳服务的模式和基于需求解决方案的模式。
2.存在问题
(1)“诚信危机”影响目标客户群的选择,收入流无法得到保障。作为节能环保产业主要的商业模式,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遭遇“诚信危机”,这严重影响节能环保产业商业伙伴网络的建设,也会缩小目标客户群的范围。国内的客户与能源管理公司签订合同后,一些客户只希望节能服务公司为其提供能源管理服务,不愿意同对方分享节能效益,以种种理由撕毁合同;还有一些客户开展能源管理项目后,没有节能意识,依旧延续不良的能源使用习惯,这使得节能服务公司在提供节能服务时愈加谨慎,也推出不少预防措施。如选择知名度较高、实力较雄厚的大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建设数据监控平台以便有据可查等。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我国的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将何去何从?除此之外,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中还存在技术力量薄弱、项目融资困难、社会认知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2)关键资源(技术先进性)与收入流和成本结构(经济性)的矛盾难以解决。我国节能环保领域存在商业模式不成熟问题的同时,还要在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之间做出选择,即保证先进性就要牺牲经济性。如果使用新技术就要有代价投资的增长,那么带来投资增长的部分由谁买单是节能领域一个大问题。用能客户总是希望用到新技术,但却不愿意买单。作为节能服务公司来说,投资就需要回报,且用到新技术后所期望的投资回报会更大,而用能客户又是不愿意的。例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尽管环保节能,但一般用能客户却用不起。因此,这形成了一对矛盾。 新能源的优势是不用买进原材料,如太阳能就不需要买进,唯一买的是资产(土地),这样就可以降低销售价格,降低运营成本。用能客户也愿意通过这种模式进行节能服务,从而解决了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之间的矛盾。但对于已经成立多年的老企业来说,由于没有土地交易,这种模式就行不通,只能依靠政府的支持。换言之,尽管许多老企业具有很大的节能改造潜力,但由于商业模式的不成熟,无法发挥综合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很难进行节能改造。
(3)我国现阶段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未能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做成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的节能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没有龙头企业,其症结就在于商业模式的合理化、标准化问题。尽管政府出台政策扶持,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始终存在一个重大前提,即需要适合的商业模式进行推广应用。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利可图”,在投资、收益以及风险的规避方面都能兼顾到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使得新技术顺畅发展。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现阶段的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未能将节能环保产业做成一个强大的系统工程。
3.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创新(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