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
(一)城市化对房价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对房屋的需求量急剧加大。根据上面我国2020年城市化水平的推断可以得出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总数将达到8.6亿左右,因此可以估计,2009-2020年平均每年将会有1731万的农村居民转为新的城市居民。这将必然会导致对住宅房屋的大量需求。按照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m2算,每年新增的住宅面积应达5亿m2左右,从表2、表3可以看出显然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住房面积远没有达到5亿m2,经济学原理表明,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供给一定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则价格必然升高。
发达国家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的相对稳定,使得房价一般也比较稳定,城市化进程早已完成,而发达国家在进行城市化的进程过程当中也都出现过房价上涨的现象。现在影响发达国家房价的最主要因素是通货膨胀、利率等货币因素。
诚然引起房价的因素是众多,但从发达国家房价的稳定可以看出,城市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其他有些造成房价过高的因素都只是城市化对房价的一种间接作用。比如投资性购房行为引起的房价虚高,最根本的原因是投资者认为供求紧张,房地产为卖方市场,存在着上涨预期,因此才投资炒房。
已有不少学者用国家或各省颁布的统计数据对城市化对房价的影响作了一个定量分析,有学者运用数学模型及回归分析得出城市化发展水平每升高1%,房价就会随之升高1.53%;同时通过该模型也可以说明在能够影响的所有因素中,城市化发展能够解释的部分占到了88.47%。另外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调查员在《城市化发展水平对房价影响的实证测算》一文中又将城市化细分成十个指标,研究了城市化水平对青岛市房价走势的影响。通过建立经济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大部分城市化指标与房价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说明房价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密切的依次是人均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人均消费口零售额,说明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和购买力增强对房价上涨影响较大。
通过一些数据还表明城市化水平对房价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及年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地域上表现为弹性值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弹性值要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即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对房价的弹性越大 ,从时间回归的结果来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水平对房价的弹性逐渐增大。
宏观调控政策与消费者预期对房价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 , 政府针对土地出让所做出的调控政策 , 成为消费者预测房地产开发量的一个主要依据。而且 , 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度, 远高于对房地产开发商的信任。近几年, 由于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 而且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 为了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升,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房价的不断上升将会导致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根据资源的市场配置原理,其他行业的资金一定会流向房地产行业,造成住宅建设的大量增加,而建设工程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出现对于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因此会吸引和容纳更多的多农业人口进入城镇。此外,房地产作为我国的一个支柱型产业,产业链非常长,对处于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行业都会起到一个很强的促进作用,而这些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起到一个很大的贡献,经济的增长又显然是与城市化的发展是成正相关的。
(二)房价对城镇化反向抑制作用
上述表明了房价对城市起到正向促进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正向作用是基于房价与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协调之上。众所周之,目前房价过高与城市发展失衡。这种房价的过高首先是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都居无定所,或者是住在委简陋的集体宿舍里。这些都对城市化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实行具有地区差异化的城市化战略,对于东部地区等发达地区应减缓城市化发展速度,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价。另一方面加快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发展,这些地区对于房地产的边际价格很小,另外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可以使得劳动力向西部地区流动,可以减缓东部地区因人口压力过大而造成的资源紧张。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打压房价的政策,包括建立保障性住房,征收房产税,限购等措施。但还需要加大力度,增加新的解决渠道。例如地方政府靠出让土地来维持财政收入,一定要找出其根本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户籍制度也是造成房价上涨,阻碍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原因,需要尽快的找到改善户籍制度的途径。
加强政府监管与政府间合作,构建合理的都市带。城市化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人口向周边的中小城市、城镇转移与聚集,造就了新的连片大城市,形成了城市群带。房地产业就从中心城市向附近城市群带连片发展,需要城市间政府的合作与协调,以规划、协调房地产业的合理发展。
总之,要保证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行业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下,房价在合理的幅度内上涨,使得两者相互之间进行良性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