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农业始终是一个基础性产业,其自身发展还相当脆弱,不可盲目乐观。过去我国重视农业产量的增长,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业的发展目标也要有所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日渐突出,它在向我们昭示,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要把农业的产量、质量与农民的增收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提高农民增收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
要增加农民的收入,首先要提高当前我国农民的自身素质,加强技能培训。政府应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这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让大部分农民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学,以防止新的文盲和半文盲的产生。第三,在农村,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和农广校的作用。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尽快实现农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从当前来看,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对农民增收而言是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首先,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各地资源优势为依托,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重点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和作物布局,促进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产品的优良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继续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尤其是需要大力发展合作制的龙头企业,使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名特优产品,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升级,实现生产与需求连接的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为农民增收和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3、积极发展非农业产业
加快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当前,乡镇企业作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非农产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的就业门路,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性的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从事工业生产的机会。面对农村劳动力多、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的状况,农村工业就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大量吸纳剩余劳动力,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主要的加工对象,大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协作,在推动、促进大工业发展的协作中,求得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对增加农民就业作用明显,只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专门从事农业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服务。
4、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继续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为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应按照中央的号召,免征农业税;条件差的地区,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逐年降低税率,做到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对降低税率和减免部分,要严格按照减税比例调减到户,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要确保各级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下拨到位,尤其是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必须按时足额兑现到户。要据实核减合法征占耕地而减少的计税面积。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积极稳妥地调整乡镇机制,有条件的应实行并村和干部交叉任职,并严格清理和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
总言之,我国农民增收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对我国目前农民增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后理解到我们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还要不断的提高农民的素质及各方面的能力以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浅议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原因与对策探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