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深层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等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从概念上看,企业文化非常简单,而通常的难度在于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具体落实。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各项与世界企业500强对比的数据表明,我国企业500强无论在规模还是企业素质和经营能力、竞争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快速上升的地位相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明显不相匹配。这些财务指标差距的背后是体制、机制和综合竞争力等等一系列的差距。虽然不同的企业实际表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尽相同,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能力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优势之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积极打造水平高、适用性强的人力资本
目前,我国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制约核心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核心能力并不单单是某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但却离不开企业对自身经验和成果的长期积累和沉淀,人才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核心能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首先,要培育建立在本企业组织基础之上的学习型组织。企业如果希望自己能保持永不消退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致力于培育学习型组织。但是,具体到每个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个性特点,学习型组织并不是一以贯之,笼统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而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形成适合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黄骅信誉楼商贸有限公司现在是以裂变的速度在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技术应用创新”提升核心技术能力
在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中,中国企业必须将技术进步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是毫无疑问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能力的崛起,必定是从大量的、低附加值的制造为主,转为以自主研发的、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取胜。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等问题,正是由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所至。因此,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增强企业的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必须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自主创新之路。第一,对那些国外技术水平远高于国内企业,但能够引进的先进技术,国内企业一定要走出去,大胆引进来,同时在引进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
从管理的职能看,无非就是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等,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情况却又千差万别,比如,用管理德国人和美国人的方法来管理中国人效果往往难如人意。首先,应根据产业特点和市场特点,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其次,建立适应国际化趋势的管理模式。企业的扩张欲望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企业早晚有一天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这就更加需要国内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创造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与跨国集团竞争。
(四)利用品牌整合资源,形成优势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最大的趋势就是资源正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着新的整合,不同的是,有的企业在“整合别人”,有的企业在“被别人整合” 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没有品牌,即使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也只能依附于别人。同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依靠品牌的整合力量,拥有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品牌,中国企业就能整合别人,而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被国外企业整合。凡是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是靠品牌把别人的精华整合到自己名下。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张裕干红“解百纳”因为没有及时注册成为品牌,使这 个好产品没有形成独占的核心竞争力。
(五)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先的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的突出薄弱环节是企业文化,在对销售额和利润的追求中,企业文化的缺陷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 企业和名牌产品。
(六)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多做工作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