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有利于大企业成长的国家战略
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到境外投资,促使企业尽快在国际化的大熔炉中早日成熟;要制定并实施保护本国企业的相关措施,以有利于本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与外资抗衡;要重要筛选一批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大企业,通过税收优惠、优先贷款、重点项目落实等方式,着力扶持发展,从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2.出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政策
政府应当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给予政策的支持,具体建议是:第一,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开发,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让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优秀的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声望,在政治上有地位,在安全上有保障。第二,通过出台相关融资制度,改变目前投融资环境恶化的局面。融资体制的弊病和融资环境的恶化严重束缚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第三,通过出台技术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大力提高技术实力。制定产业政策,引领企业向产业的高端迈进;要建立鼓励技术进步的优 惠和奖励措施,引导企业走技术领先之路。
3.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形成政府--社团组织--企业三者之间规范化的联系制度。政府在制定公司立法、竞争立法、维权、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时,广泛听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建议。政府要进一步转换职能,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同时改革企业协会、行业协会、商会的性质,完善其职能,让这些机构真正成为维护成员权益的自律组织,尽快形成企业--社团组织(中介机构)--政府共同推进大企 业成长的服务支撑体系。
(七)扬长避短,培育竞争优势
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竞争对手一直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准备取而代之。这时,可持续性则意味着不断进步,否则现在优势将难以保持。同时,不要闭门造车,自己的进步只是相对的进步,超越竞争对手的进步才是绝对的进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来制定正确的战略走向,扬长避短,依靠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比较中完善进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具体做以下三点:第一,形成产品特色。第二,拥有独特创意。第三,塑造优势环节。对于国内企业来讲,可能在整个产品的生产体系中都不占有绝对优势,但在某环节上却有别人难以比拟的优势,抓住了优势环节,同样可以造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格兰仕就是靠其独特的生产作业模式,形成了国外企业难以达到的成本优势,从而确立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相反,国内最先生产VCD的万燕,却没有确定某一环节优势,被跟上的其它厂家迅速超越。
[参考文献]
[1] 刘世锦、杨建龙:《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 第2期。
[2] 虞祖尧、沈桓泽、孙志伟:《管理思想探源-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构建》,新华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3] 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4] 张得:《企业文化构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5] 迈克尔•波特:译者:陈小悦《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6] 格里•约翰逊:译者:王军《战略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