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瑞幸公司营销的劣势
回顾2018战绩,瑞幸或将非常差钱。从公开数据看,瑞幸至2018年9月份亏损了8.5个亿。一般亏损是不算资产投入的,财务算利润只算了折旧,如果算资金占用量,要把买设备、做装修和门店押金等费用算进来。瑞幸2018年9月,一共开设了约1000家门店,门店的装修、押金、设备、转让费等,平均一家店合计约需70万元(前期单店费用可能会高于这个数,后期管控会低于这个数)。也就是说,1000家门店资金占用量大概在7亿元左右,加上亏损8.5亿,那么到第三季度末,瑞幸的总资金使用量在15.5亿左右。第四季度,瑞幸的新开门店约1000家,用户由9月的350万增长到1250万,杯数从1800万杯增长到8968万杯,新增用户900万,新增购买杯数7168万。瑞幸现在的市场政策是首杯免费,买二送一,买五送五,意味着销售费用会大大增加。
瑞幸走得太快,现磨咖啡市场很小。从数据上看,我国的咖啡增长量相对比较快,每年有15%的递增,相对美国和日本的消耗增速快很多。但是我国的人均咖啡杯数只有4.5杯,与美国人均269杯、日本人均188杯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说明我国咖啡消费很初级,习惯还在培养中,市场的增量空间很大,存量用户非常少。以广州星巴克门店分布为例,其在广州市场有107家门店。其中商业体占65%,住宅13%,写字楼也只有13%,也就是说星巴克认为大量的消费不是在写字楼区产生。瑞幸把写字楼当作咖啡的主战场,这应是选择了存量中的一个细分市场,市场存量就更小了。截止到2018年12月,星巴克进入中国也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从这些年星巴克在全国开店数据可以看到,其在国内店数分布差距非常大,上海542家门店,平均4.5万人拥有一家星巴克,北京是9.3万人,深圳10.5万人,广州16万人才拥有一家星巴克。同期韩国首尔平均1.1万人拥有一家星巴克,我们国家相比星巴克的密度很小,而且分布不均。
咖啡市场的规模,远未到爆发阶段。这几年有机构投资精品咖啡馆,觉得精品咖啡代表第三代咖啡,是未来中国咖啡市场崛起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还是回到存量和增量用户量这个逻辑来分析。精品咖啡是商业咖啡的升级,商业咖啡用户中有的用户对咖啡的口感和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一部分升级到消费精品咖啡。精品咖啡做得比较好的市场也是美国的咖啡市场。Blue Bottle蓝瓶子咖啡,作为精品咖啡的代表创办于2002年,上一轮2015年拿到融资时一共有19家门店,13年的时间开业19家门店。2018年被雀巢收购时全球一共有50家门店,显然这个速度相对星巴克的扩张是非常慢的。Blue Bottle蓝瓶子咖啡,作为精品咖啡的代表创办于2002年,上一轮2015年拿到融资时一共有19家门店,13年的时间开业19家门店。2018年被雀巢收购时全球一共有50家门店,显然这个速度相对星巴克的扩张是非常慢的。精品咖啡的扩张速度相对较慢。
快速扩张带来的坏店率。瑞幸从2017年10月以来,一年时间开店2000家。短时间大量门店开张,特别是前期品牌的影响力还没有出来前,优质店铺少,费用高。在高压下开店,一定会产生大量的不良店铺。前期高密度开店,放弃的是门店质量,这样的故事似曾相似,共享单车品牌OFO当时为了抢占市场,快速用便宜单车占领市场,单车的数量是上去了,可是损坏率却远远大于同期竞争品牌,导致用户体验差,使用率低。
商业模式存在挑战。我们都知道,瑞幸的操作团队来自神州出行,其商业模式一脉相传,用出行的逻辑来做咖啡。不同品类的产品用同等商业模式可行吗?出行的商业逻辑是:人都需要出行,人在那里,谁抢到是谁的,这样的逻辑只适合咖啡的存量用户,上面已经讲到中国的咖啡市场还是增量的市场阶段,还是以社交和体验为主流消费,存量市场规模太小,远远达不到规模化经营资本引爆的阶段。
三、 瑞幸咖啡品牌营销战略建议
(一)提高咖啡质量
瑞幸咖啡的定位是回归咖啡本身,原材料是阿拉比卡咖啡豆,比行业平均提高20%-30%;使用两款全球顶级咖啡机;签约的是世界咖啡大赛冠军。和星巴克相比,瑞幸咖啡去掉了店面,应该去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发现更好的咖啡豆。即可以采购更好的咖啡豆(比一般商业咖啡贵 20% 以上),更好的咖啡机(瑞士顶级设备如雪莱等),更好的咖啡师(WBC 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团队),从而提高咖啡品质,让用户喜欢。
(二)深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零售
线下以分众广告为主,这是做品牌效率最高的传统媒体形式,强迫性好,反复观看。投放上我们选择主要城区写字楼和社区,不考虑配送区域。消费者的消费半径比较多样,品牌投放以覆盖人群广泛为优先考虑。国内使用 LBS 这么大量做营销的,luckin 算是开了先河。基本上开店即投,反复进行门店周边吸量。这投放是品效合一,但主要考虑成交成本在一个城市开店量基本覆盖主城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品牌合约广告,进行一次形象提升。并且基本偏品牌展示,主要考虑曝光量和互动效果(用户点赞、评论、领券)。这个投放是品效合一,但主要考虑 CPS(成交成本)。在一个城市开店量基本覆盖主城区,会考虑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品牌合约广告,进行一次形象提升。这个费用较贵,基本偏品牌展示,主要考虑曝光量和互动效果(用户点赞、评论、领券)。所以线上线下一共也就 3-4 种媒体形式,品牌主走线下,线上以效果为主。使用新零售理念,全数据化运营和管理,并且通过场景流量超越传统门店的线下空间流量,导致管理成本低、获客成本低、流量裂变快、场景成本基本为零,而传统咖啡仅场租和装修就有 30% 以上成本。节约的成本,我们返回到咖啡消费本身,完成消费升级。
(三)建立复合业态,促进品牌延伸
瑞幸咖啡前期构建好底层技术,通过集中式技术系统,简化和标准化运营,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快速拓展业务。以自建平台的方式打通前端到后端数据和信息,实现门店选址、运营、供应链等环节的数字化运作。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荐商品,动态调整商品折扣力度。瑞幸咖啡还利用技术简化店面运营并优化劳动力管理,智能调度系统可以自动安排员工轮班和订单分配,同时利用库存管理系统智能预测需求,调整SKU和制定门店扩张计划。瑞幸咖啡利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零售的改造,但这种改造是否成功,还难有定数。至少目前瑞幸咖啡的成功也只是资本的成本,要及时并且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品牌的延伸。
四、 瑞幸咖啡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野蛮扩张与盈利
瑞幸显然是对资本强依赖的,现在通过上市,资金来源可能比较容易解决。但是进入资本市场,意味着开始了增长游戏。如果瑞幸的故事不能满足市场的预期,股价的大幅跳水是常事。瑞幸咖啡要补贴3-5年,开店10000家。这意味着在未来3年内,瑞幸咖啡的数据大概率还是很难看,这种情况下,大众对瑞幸咖啡的信心和看法就极为重要。这种情况下,瑞幸可能就需要在野蛮扩张和盈利数据之间做出平衡。因为上市之后,你不太可能不考虑小股东和公众的看法。瑞幸的想法,是通过资本快速扩张,然后再通过规模效应来建立竞争优势,实现降本增效。但是,咖啡行业不是微信、或者共享单车,它不存在网络效应,对于瑞幸,如果单个店面做不到精细运营可盈利,并且可复制。那么,一路狂奔带来的,可能是粗制滥造,造成有规模而无质量。互联网虚拟产品可以MVP快速迭代,但是咖啡和门店,毕竟是生活服务,它的边际成本和调整成本更高。在短时间内门店的快速膨胀,意味着管理难度会成几何级数增加,这是和打车管理好司机和车辆不一样的。
(二)竞争加剧
瑞幸的一路狂奔,已经引起了星巴克的调整。和阿里合作开启外送业务,并且会员平台互相打通,APP活跃用户迅速上升。2019年5月,星巴克中国推出“在线点,到店取”服务—“Starbucks Now”(简称“啡快”)。
尽管星巴克和瑞幸比,在成本结构和运营模式上差别很大,但是面对瑞幸的强势进入,星巴克也不会袖手旁观。未来现磨咖啡行业的竞争,随着互联网和新零售的发展,将愈加激烈。
目前瑞幸主要的客户有两部分,一部人是星巴克教育好的存量客户;另外一部分是用低价砸开培育的新客户。这两者的第一驱动力,都是低价。而通过低价而来,是否会为口味或者品牌留下,这是一个需要验证的问题。否则,瑞幸所有的补贴,都只是获单,而不是获客。
咖啡并非刚需,而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消费和文化熏陶,在后天形成的消费习惯。这个市场培育时间有多长?这个恐怕谁都只能预想,而无法准确预测。如果想着把咖啡培养成刚需再盈利,恐怕股民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四、结论与展望
瑞幸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咖啡行业的规则,重塑了咖啡行业的逻辑。不管瑞幸将来是功成名就,还是一场资本的闹剧,但它的一些企业思维和战术打法,当会成为一个值得当下投资者或营销人思索的经典案例。瑞幸有以上的问题,但我仍看好它的前景,毕竟是行业内第一家依靠移动互联网解决喝咖啡的便利性问题,用相对低的价格打破外资的价格垄断,可以说是互联网餐饮乃至新零售的优秀示范。由于每个人口味和收入的差异性,餐饮行业永远不可能一家独大,瑞幸消灭不了星巴克,星巴克也消灭不了瑞幸。可以预见的是,更多品牌的便利店会加入咖啡大战,现磨咖啡的市场会更激烈。瑞幸有以上的问题,但我仍看好它的前景,毕竟是行业内第一家依靠移动互联网解决喝咖啡的便利性问题,用相对低的价格打破外资的价格垄断,可以说是互联网餐饮乃至新零售的优秀示范。由于每个人口味和收入的差异性,餐饮行业永远不可能一家独大,瑞幸消灭不了星巴克,星巴克也消灭不了瑞幸。可以预见的是,更多品牌的便利店会加入咖啡大战,现磨咖啡的市场会更激烈。
参考文献
[1]陈璐.瑞幸火速上市 中国为何兴起咖啡热.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报.2019.5.21
[2] 沈敏.基于财务视角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选择.财经届,2018,(12)
[3]1]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 原理与实践[M] 第1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瑞幸咖啡上市营销策略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