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反映,要受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社会属性。因此,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国家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的要求。
5、可塑性
企业文化不完全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挖掘、整理和概括,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文化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它的产生和塑造,都要受一定客观基础和条件的限制,不能也不可能一时成一变或任意塑造。
6、 时代性
企业文化是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优秀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正确体现深刻反映当今改革开放年代的精神特征。
(三)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
1、企业文化建设,是新世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2、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经营企业的新思想、新观念。调动和科学组织广大职工的积性、智慧和创造力,是现代化管理的高层次选择。
3、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战略。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活力,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
4、树立企业文化的战略意识,增强企业文化的战略观念,强调企业文化的战略决策,进行企业文化的战略实施,是当前转换经营机制和进行科学管理以赢得市场经济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
5、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价值观把企业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6、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公信力等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企业文化构建的现状与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制度规范
国企业文化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缺少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以至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失之过宽,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认为在现阶段还不宜推广;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又失之过窄,认为增设文化设施,开展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于是热衷于办剧团、成立运动会等等;也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看得过于简单,认为提出几句响亮的口号作为企业精神,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行了,满足于表面文章,不愿花大力气,下苦工夫。这也是目前重塑企业文化必然遇到的问题。传统文化过于重视人伦关系,也造就了我国企业文化严重轻视法制的缺陷,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个人说了算的非制度化现象相当普遍。
(二)福利至上观念的消极影响
我国企业文化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缺少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以至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失之过宽,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认为在现阶段还不宜推广;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又失之过窄,认为增设文化设施,开展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于是热衷于办剧团、成立运动会等等;也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看得过于简单,认为提出几句响亮的口号作为企业精神,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行了,满足于表面文章,不愿花大力气,下苦工夫。这也是目前重塑企业文化必然遇到的问题。传统文化过于重视人伦关系,也造就了我国企业文化严重轻视法制的缺陷,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个人说了算的非制度化现象相当普遍。
(三)传统文化的惰性影响
1、老人主义,论资排辈。过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企业,多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要生产和传艺方式,为了掌握技术,学得一技之长,青年工人进厂首先学习的并不是技术,而是首先学习如何做徒弟。徒弟的出师,既要取决于他刻苦学习技艺的程度,还要取决于师傅对徒弟的接受、认可程度,常常使多数徒弟为求得师傅的认可而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造成“师徒如父子”的等级观念,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即使到了今天,企业中论资排辈的现象仍很严重:长工资、分住房、提干部、定职称等一切与利益分配有关的事项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同工龄联系在一起,甚至在老干部退居二线,青年干部挑大梁时,青年干部都可能时时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无形的手在左右自己,而不敢放手大干。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今天,等级观念的影响使企业很难培育出真正代表各方人员利益和要求的充实而丰富的企业文化。
2、官职终身制。在等级观念的制约下,一方面出现了“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状况:股长、科长、处长、局长慢慢熬年头成了正常现象,而如果一个工人越过中间的层层台阶一下成为主任、厂长,都会成为人们私下议论的话题。另一方面干部能上不能下,官职终身制,一些名不副实,甚至极不容易把位置让位于后来者,冲淡了企业文化中平等竞争的合理内容。
3、特权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由于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直到今天,特权主义在我国企业中依然严重存在:领导批条子就可以廉价出售产品;本来早已人满为患的行政部门,就可能因为某位领导人的指示又增加职数和人员,厂规厂法只对工人有效,而无法制约企业领导等等。而且在更多的时候,领导的特权往往不用自己开口,便有“抬轿子”的人送上门。有了权力、便有名誉、地位,“房子”“票子”“孩子”问题也很容易解决。有的企业领导个人专断作风严重,主观、武断、唯我是从,听不得不同意见,从而影响了祥和的企业的形成。
4、人情大于法规。受传统宗法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企业中,人情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却十分强大的社会力量,不仅职工的“红白喜事”有人张罗讲人情、凑份子,而且在个别胆子或违反了厂规;或出了事故;或给企业造成各种损失时,也会有一些人为之求情,为之游说、解脱,结果往往使从严治厂变为一句空话。例如,某新厂长决心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要调二、三线的多余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可一露风声,厂长的办公室和家中便“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各种各样的游说、暗示、甚至含而不露的威胁等纷至沓来,为了维护人情和各种关系,也为了以后的工作,新厂长宏伟的精简计划只好告吹。在这样的气氛下,人情关系成了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而“法规”反倒成了躲在人们身后的羞羞答答的小媳妇,不仅使企业里那些成本成册的规章制度,变成了对付上级和自我安慰的装饰品,而且助长了“走后门”和“裙带风”的盛行,影响了优秀企业文化的健康成长。
三、针对我国企业文化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建设我国企业文化,尽管面临着众多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长期创造的经验和己形成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我国企业文化的构建策略。
(一)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研究 (4)(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