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业务战略调整,优化组织架构,使组织架构扁平化,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精简后勤服务类岗位,管理下移,充实市场,生产一线岗位。通过流程再造,优化组织运营流程,减少重叠岗位,合并同类岗位,削减非增值岗位,停止储备岗位的招聘以便于控制总体人工成本增加。
(4)加强工时管理,降低无效成本。
推行“满负荷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督措施,杜绝有效工作时间内无关工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严格控制加班费的发生。
(5)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提高人均产出降低相对人工成本。
成本控制的关键不是降低总体成本而是降低成本比率,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率(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率=人均利润/人均人工成本),降低人工成本在企业总体成本中的比例(人成本比例=人工成本总额/成本总额),和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率= 人工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装备更新提高人均产出,通过强化管理,培训提高产品一次和合格率,通过产品升级,技术进步提高人均利润。人均相对成本的降低是企业长期不懈努力的目标,也是企业战略性控制人工成本的方向。
(6)合法操作,降低违约成本。
在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策划,重点关注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是否续签,以降低补偿成本,对于不得不裁减的人员一定要合法操作,减少违约成本。
2.对隐性成本的控制:
隐性人力资源成本由于其不便于计量,因而在日常人本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在经济危机下,企业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隐性成本的发生。
(1)提高招聘质量,降低错选成本,即选最对的人。
错误的甄选将造成新聘人员的低效成本,录用不合格的人员离职将造成新的补充成本,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对重要关键的岗位的招聘更要慎之又慎,严格招聘程序,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甄选和深入细致的背景调查,提高招聘甄选的有效性,同时结合市场情况确定合理的薪酬待遇,确保人员配置的经济性。
(2)关注员工状况,降低低效成本。
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员工的思想最容易受到影响引起波动,或恐慌或观望,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效率降低等低效现象出现。低效是组织最大的成本浪费,因而在经济危机下及时和员工沟通,组织有利于提高员工凝聚力的文化活动至关重要。
(3)关注员工忠诚度,降低离职成本。
经济危机下也是竞争对手低成本招聘核心人才的时候,由于企业成本上的考虑,对核心人才的经济激励将会减少,因而要特别关注核心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思想动态,降低离职风险和由离职带来的隐性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之一,更是衡量人力资源工作开展优劣的标准之一。人力资源成本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的了解、理解、掌握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进行战略性分类控制,合理利用、整合人力资源,从而有效地全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顺利走出经济严冬。
第二部分、参考文献目录
[1] 吴振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分析》[J] 技术经济 2004(12).
[2] 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3] 汪卫东.《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4] 闫国升.《浅议企业人力资源成本》[J] 现代企业 2007(03)
[6] 雷国瑜.《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J] 人力资源 2007(08)
[7] 喻玲.《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探究》[J] 现代商业 2007(36)
[8] 刘芃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评析[J.科技情报开发和经济. 2008(11)
[9]刘晓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0]王阳、刘璐宁.《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历程与实践成果》 《HR论坛》 2008年第5期
[11]王静、高智林.《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
[12]宋萌.《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发展趋势》国际交流· 标准科学2010年第2期
[13]李英民.《试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知识经济》 2011年04期
[14]刘国柱、尚明月.《浅谈科技型企业的人才使用和管理》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02期
[15]聂永刚、娄玲玲.《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浅析》 《中国商贸》2011年第5期
[16]刘皓.《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