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是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并且发展壮大。因此,本文以中小企业为例,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状 必要性 障碍 对策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作用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随着商品经济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商业资本越出了国内商品流通的界限,在国与国之间进行商品流通和贸易往来,形成了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历史和商业资本一样悠久,但是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获得了广泛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作用
1.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互通有无始终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国由于受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各国国内既存在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又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产品过剩状况。而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为各国国内市场的过剩产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求的矛盾,从而调节了各国的市场供求关系。
2.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在当今世界上,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劳动力富余而资本短缺,有的国家资本丰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国家土地广阔而耕作技术落后。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国内生产规模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其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制约,一部分生产要素将闲置或浪费,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通过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就可以采取国际劳务贸易、资本转移、土地租赁、技术贸易等方式,将国内富余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交换国内短缺的生产要素,从而使短缺生产要素的制约得以缓解或消除,富余生产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经济发展。
3.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
利用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扩大优势商品生产,缩小劣势商品生产,并出口优势产品从国外换回本国居于劣势的商品,从而可在社会生产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使国内的产业结构逐步协调和完善,促使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5.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为一国政府开辟财政收入的来源
政府可从对过往关境的货物征收关税、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国内税、为过境货物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获得大量财政收入。在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初期,关税收入曾占联邦财政收入的90%。至今,关税和涉外税收仍然是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际贸易还可以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它可以通过进口国内短缺而又是国内迫切需要的商品,或者进口比国内商品价格更低廉、质量更好、式样更新颖、特色更突出的商品,来使国内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福利。此外,国际贸易的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将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6.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在现代,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这不仅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也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卷入国际经济生活之中。国际市场的竞争活动,也促使世界总体的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加快。这不仅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出口占全部工业企业出口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在我国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出口产品一交货值中,中小企业的比重高达48.5%,大型企业的比重占52.4%。如果再加上乡以下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其所占的比重会更大。
2005年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型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达到454亿元,小型企业的出臼产品交货值达到230亿元。而当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为 2051.6亿元。也就是说,大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7.7%、21.3%和11.2%。即对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来说,约1/3以上的出口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二)中小企业出口及增长情况
由于中小企业出口的统计数据难以获得,^论文特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2006年开展的“出口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研究为参考,总结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现状和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选择2003年至2005年在国家海关总署登记注册、出口额在1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之间、年均增长率25%以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样本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出口型中小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我国出口总额为7619.9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73.83%,中小企业出口额达到了5181.59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68%。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在国家海关总署登记注册、出口额100~2000万美元之间、年均增长率25%以上,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共有732家,累计出口总额24.68亿美元,较上年平均增长了22.07%,到2005年,这732家中小企业出口总额达80.0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324.27%。截止2005年,732家样本企业的出口额增长率仍保持.了高速增长,但与03、04年相比其增长速度己渐趋平稳。多家企业的平均增长率为69.06%,其中增长率在30%~40%之间的企业最多,达149家,增长率超过100%的121家企业。而2003年,增长率超过100%的企业有499家,2004年有276家。 对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探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