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主要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描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对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审计质量控制
【正文】: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兴衰成败和审计部门的生存与发展。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可靠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对审计质量存在重大的影响,只有认真分析、合理架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够从公司根本出发,从风险源头出发,进行审计质量控制,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这无疑对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及类型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又译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二)世界主要的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世界主要的公司治理结构分为英美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每种模式均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特点。
1、英美模式(单层董事会)。英美模式下的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在董事会下一般设立特定职能的委员会。如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董事会既有监督、又有决策的职能。英美模式下的股权结构非常分散、出现大量机构和社会投资者,同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方式也非常多样。
2、德国模式(双层董事会)。德国模式下在董事会之上设立监事会,监事会全部由非执行董事组成,董事会全部由执行董事组成,监事和董事之间不能相互兼任,监事会具有任命和监督董事会成员的权力,在机构设置时就将监督权和执行权明确分开。监事会往往由股东代表和员工代表各一半构成,股东和员工各选代表。
3、日本模式(复合模式)。日本模式下设立法定审计人,其既不是公司外部的独立审计人,也不是公司内部审计人,通常有几个人组成,作为受股东委托的机构对董事进行监督。日本的企业往往以法人相互持股及主银行制为特征,股权高度集中。
二、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环境因素,它的完善与否影响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它是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前提,只有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了,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在企业内部能够形成一个能够相互制衡的组织框架,这种组织框架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股权结构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实现公司内部的相互制衡。 浅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