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处理经济业务的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使之会计行为相互协调、规范和统一,是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跨地区融资成本,扩大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选择范围,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比性,而且可以减少跨国公司的会计成本,降低会计协调费用,为全球所有企业建立公平、统一的会计环境,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更好地服务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将可以全面平等的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之路毕竟只有短短三十年时间,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经验还相对匮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参与国际竞争的规则,实现与国际规则的融合。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关于如何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会计准则、国际化
【正文】:
2008年底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改革与完善现行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统一和规范处理国际间经济业务的会计准则,才能使世界经济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会计国际化概述
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都不尽相同,在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使其统一化、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体,要融入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实现自身会计的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跨国经营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
(一)会计国际化含义
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注1)
会计国际化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通过求同存异,更好地促进交流;第二阶段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共同认可的一致内容,使会计工作准则在国际间具有可比性、同质性;第三阶段是实行全球一体化、统一化,完全消除国家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注2)
(二)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1.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发展客观要求会计国际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加入WTO近十年之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GDP总量已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人均GDP仅排全球105位。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交往、国际合作。特别是在会计标准在主要方面必须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2.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探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