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具有综合施工能力的国家控股的铁路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级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隧道工程专业 承包一级;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和机场场道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增项资质。并经国家贸易合作部批准,享有对外经营权。
2006年全年完成施工产值46亿元,施工利润6900万元,施工产值利润率1.5%。目前施工领域涉足铁路、公路、机场、市政、水电等领域,参与工程项目120多项,项目分布于全国31省市及部分海外国家。
五、物流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此前,中铁十四局在施工项目物流管理领域进行了多种管理模式的尝试,如分散管理,就近采购,将物流管理权限下放各项目部,由各项目部根据项目需求就近采购管供应;集中管理,统一供应,将物流管理权限集中于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委派相应的专业人员组织实施物流管理职能(该方式主要用于大型工程项目)。两种方式管理效果一直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特别是分散采购,由于存在管理缺陷,导致灰色采购、灰色物流行为出现,造成企业效益流失;而集中管理由于管理水平低下,仅限于单一项目行为,物流规模效益优势发挥不明显。造成上述管理尴尬局面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物流管理体系,没有完整物流管理思想为指导,没有对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1、内部物流管理机制僵化,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
尽管企业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制进行了初步改革,但没有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本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研究,物流管理体制不完善、不科学,没有真正地应用物流管理的基本规则,没有对物流管理给与足够的重视。项目管理仅仅立足于工程实体实现效益,把物流管理作为了项目附属管理职能。
2、与供应商供应链管理关系脆弱,没有建立起战略联盟及稳定的供应管理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集中且具有时间性,物资采购围绕项目施工而展开,并随着项目结束而终止。在集团公司现有的物资采购模式中,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短期性的、不固定的,随着项目结束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也终止;由于项目间合作少,物资采购多由各个项目独立进行,往往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供应商中存在同为中铁十四局项目却有多个不同的项目合同主体,且每个项目均是独立采购的现象。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在四川省凉山州及其周边拥有六个工程项目,施工投资总额12亿元左右,由于没有整合各项目物资采购,六个项目均分散采购,四川省峨眉山水泥有限公司作为较大的区域供应商与中铁十四局三个项目分别签订了水泥采购合同,三个项目分散采购造成了采购价格差别比较大(水泥出厂价的最大价差15元/吨),而且采购利益、供应保证能力得不到有效保障。由此相反,四川二滩水电公司投资锦屏水电站由于实行了集中采购,与峨眉山水泥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无论采购价格、供应保证能力均优于中铁十四局。
3、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物流信息化是在系统化物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与硬件应用的支持,使得大量的物流信息的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充分利用成为可能。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的物流信息化使物流系统反映更敏捷,提高物流了运营效率,企业整体效益明显,成为施工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下,部分项目仍延续多年的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物流信息收集、传递、整理分析、加工、输出环节脱节,企业没有形成清晰的信息管理流程,更不能提供系统的物流信息。
4、对社会第三方物流资源利用不当,造成项目效益流失
由于施工项目时间性强,项目物流需求多依靠社会第三方物流服务。在对第三方物流需求上,企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过多依靠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考虑项目实际,造成了项目效益流失;二是队第三方物流利用不足,造成了项目物流投入过大。
5、物流供应链管理比较混乱,管理系统性差
项目管理前没有系统的供应链或物流管理设计,没有系统考虑供应链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忽视了施工管理系统以外的能给企业带来影响的相关因素。企业施工、计划、财务、物资管理部门(系统)没有形成整体协调、目标一致的“管理链”,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脱节,没有达到整体最优。缺乏整体性的供应链运行评价与激励机制,局限于具体部门的激励机制割裂了供应链运行的整体性,片面追求部门利益导致了物流、信息流的扭曲与失真。
6、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与现实管理要求相适应
物流管理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严密的、跨行业的管理学科,要求从业人员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多年来体制的制约,物流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受到限制,知识更新不能与企业发展相适应,部分项目甚至认为物流技术性差,把物流部门当成安置富余或内部关系人员的机构。
六、提高施工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建议
1、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建立适应企业物流管理的内部管理机制
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适时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管理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寻求把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优化企业物流管理入手,把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体系,按照物流管理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物流管理要求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物资采购、仓储管理、流通加工、联合配送等系统,由原来单一的采购、供应业务,全方位转化为面向项目部、面向施工现场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上来。
依据物流体制改革要求,为建立符合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的管理体制,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在物流管理体制上实现了三个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⑴、由单一管理向内部模拟经营方式转变,建立内部市场机制
由单一供应管理向内部模拟经营管理方向转变,赋予物流管理市场职能,建立内部市场机制,给予物流管理人员压力与动力,使物流管理成为施工企业经营效益主要来源之一,为企业创造出新价值。
内部模拟经营是在企业内部建立模拟市场化的经营方式,以提高企业经营利润、提升服务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主要管理方向。在模拟市场经营环境下,对施工队伍不再是单一的管理控制,而是作为物流服务客户,通过提升物流服务的水平,实现施工队伍物资需求与物资供应“无缝隙”衔接,施工队伍通过考核指标体系评价物流部门服务水平;物流部门与企业关系不再是单一的领导与被领导的管理关系,而是定位于投资与经营、服务与客户两重管理关系,具体说:投资与经营是公司将相关资产、经营管理权限授权物流管理部门,物流管理部门负有保证公司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经营责任,保证资产实现最大利用;服务与客户是将公司作为物流服务对象、内部模拟市场客户,必须提供一流的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服务内容与公司管理要求相匹配。在内部模拟市场经营条件下,物流管理应该抓住几条主线:一是采购供应线,重点控制物资采购成本,保证项目施工需求;二是库存控制线,重点控制物资采购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经济效益线,物流运营最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增加效益,要重点处理好配送中心选址、供应商管理、市场信息分析、库存控制、主要业务委托与自营关系。
⑵、由单一岗位管理向流程管理方向的转变,建立物流快速响应机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