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把属于自己企业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自身企业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运作和管理模式。企业充分利用物流合作伙伴可以获得战略和操作上的优势,包括: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减少资本投入,通过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由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优势,取得整体最优的经营效果,同时企业可不保留仓储、运输等设施,降低物流固定资产等资本投入;使企业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专业化服务可以从物流合作伙伴获得关键的物流技术或物流管理经验,提升本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对客户服务质量,专业化物流服务在服务策略、单证处理、库存控制、物流配送等方面具有优势,可显著提高企业对客户物流服务水平;获取信息能力加强,有利于经营规划;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提高企业竞争力。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对关键物流活动失去控制,如果这样,那些潜在的利益就将永远无法实现。
对企业而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真实反映企业实施自营物流或采用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效益,促使企业物流活动日益合理化。企业采用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物流成本及企业物流管理能力。如果物流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大,且企业已经有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员对物流运作进行有效管理,自营物流成本低于外包,企业应寻求自营物流发展,并详细论证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比例关系,追求物流综合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根据对诸多项目论证,第三方物流在项目较小、物流服务不规范市场条件下,优势不明显,所以事前充分论证是必要的。以中铁十四局五一桥项目为例,该项目为中铁十四局发展史上的首个自己投资、自己施工的项目,也是实施经营战略转型的首次尝试,因此该项目在十四局发展史上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做好五一桥项目物流管理,经过创分论证,实施了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物流外包形式,自营外流主要立足于货物运输,通过整合集团公司闲置车辆既提高了固定资产利用率,又减少了前期投入。通过科学管理,自营物流优势发挥明显,2006年结余物流费用150万元。第三方物流服务限于仓储及运输补充,形成了对自营物流强势支持。
5、做好项目实施前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规范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物流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管理系统性
项目实施前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依据项目经营管理目标及项目特点,对项目物流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明确项目物流管理原则及方向,确立项目物流利润点、成本控制点、物流管理流程、物流管理基本策略等方面,是事前的管理行为。编制项目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应遵循以下几点:
⑴、所有的方案都是为了解决企业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或是实现企业预设的目标而制定的各种措施。因此,在制作方案之初,就必须明确方案的目的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了这一点,等于是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明确了重心以及平衡点。项目物流管理目标无非是提高项目物流服务水平,降低项目物流成本。这一目标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完全满足的,有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此时就需要有一个平衡点,来权衡如何取舍。目标设定后,还需要与相关的各部门沟通,尤其是相关部门,新的目标、新的方式必定会打破旧的作业模式,因此让目标关联者了解新方案的目的,支持新方案,将大大有助于方案的实施。
⑵、好的方案都是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取得数据的最好方法是与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讨论,这一过程,既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又可以使方案相关人员有机会对计划目标提供意见。
⑶、建立必要的数学分析模型。数学分析模型比较直观,易于决策,但是建立模型需要诸多的参数,因此参数设定与分析是决定模型是否准确的依据,选择参数的应建立在历史数据与现实分析基础之上,尽可能与现实经营条件相适应并与相关作业人员沟通讨论。
⑷、物流业务流程设计与再造。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材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企业业务流程决定着组织运行效率,是企业生命线所在。物流管理流程应符合项目物流管理要求,必须建立高效的、扁平化的业务管理流程,明确每个员工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与工作方向。
⑸、注重方案的优化。所有的方案都是与一定的经营条件相适应的,一旦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方案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与更新。施工项目物流规划方案必须与项目经营内外部环境相适应,不断检验方案与项目适应性,调整方案运营。
对项目物流管理来说,必须努力提高物流业务的绩效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善物流工作效率,实现对项目优质的物流服务,确保物流成本最低,达到项目经营目标。提升物流绩效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投资,主要是引入先进物流机械及开发导入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二是软件提升,主要是进行物流工作现场管理与作业方式的改善,通过物流员工自身的努力来达到使绩效提升的目的。在施工企业物流“硬件”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软件”提升来达到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目的意义重大。
建立物流绩效倍增系统(PAC系统)是提升施工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主要方法。物流绩效倍增系统是一个对企业现有物流条件进行一系列的改善,达到提升物流绩效的方法体系。它的核心点主要有三个:绩效、分析与检查、管理。如图5所示。
图5物流绩效评估系统(PAC)系统的核心点
物流绩效倍增系统运作可以分成五个具体步骤,一是收集日常物流工作的各项数据,确定各项作业耗费;二是分析物流工作岗位绩效损失原因;三是根据科学方法确定每个物流工作岗位标准;四是测算物流计效损失状况;五是消除物流绩效损失。物流绩效倍增系统是提高施工企业物流绩效,优化物流规划方案的主要途径。
6、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效物流管理团队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支良好的物流队伍对于物流工作开展举足轻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需要的物流业务人才包括管理层面人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人才、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管理人才、物资库存控制人才;作业层面人才:采购员、仓储员、系统操作维护工程师、信息分析员、行政及协调人员等。施工企业解决目前物资供应管理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局面,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稳定的职业化物流管理队伍。因此,必须加强施工企业物流人才培训与技能提升。目前施工企业发展迅速,需要一大批训练有素,有事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有丰富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职业化队伍,而物流人才瓶颈一直制约施工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提高,必须引起施工企业足够的重视。施工企业应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采取多种渠道,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培训现有人员,鼓励各种形式的职业认证,以提高职业人员综合素质。
七、结束语
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时期,建筑施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的机遇和挑战,与世界发达国家施工管理相比,我国施工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特别是施工企业物流管理。施工企业要在国内外建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物流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重要体现,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物流管理有利于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在国内外建筑市场核心竞争力,拓宽施工领域。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巴蒂,小约翰•兰利(著);文武,陈志杰,张彦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视角》,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2、Ronald H.Ballou(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规划、组织和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3、秦明森(主编):《物流技术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4、陈勇强(编著):《项目采购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5、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ILT物流运营经理证书――物流管理》
6、刘昌祺(主编):《物流配送中心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7、爱德华•佛莱哲利(著),任建标(译):《物流战略咨询――供应链一体化的方法论、工具和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8、朗会成,蔡连侨(编著):《物流经理业务手册――掌握工作方法与技巧的捷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9、诊断师物流研究会(著);宋华,曹莉(译):《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电子工业出版社
10、滕宝红(编):《采购经理作业流程管理与实用工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11、:(美)吉多,(美)克莱门斯 著,张金成 译:《成功的项目管理(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1版
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