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给予泛泛之辞
当我们做出对另一个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时,如果这种评价是粗浅至此,比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让我真失望”等等,这种一般性的评价,泛泛而论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无益的,当我们要去安慰一个痛苦的人的时候,泛泛之辞同样起着隔靴搔痒的效果。
(7) 不愿积极的聆听
这种沟通方式是不管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说服学生,而不是学生的对话中,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说服学生,而不是先听学生说,只是在单项输送信息给学生。
(8) 强加于人
“强加于人”也是一种微妙的下命令,但是它可以更巧妙的隐藏在貌似很有礼貌的、富于逻辑的陈述中,但讲话的这一方只有一个心态:“我要对方接受我的观点。”因此,不给对方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而是谈话非常简洁迅速。
(9) 随意指责与批评
随意指责学生是很多教师常犯的一个沟通错误。很多教师认为批评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但是,过多随意的指责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三、.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方式
1、同理对方是一种沟通立场和能力
在人际沟通,越是有能力去清晰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中的种种感受和态度,就越能了解对方,越有能力去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了解学生,首先需要先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感念的参照系统,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如: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中,特别是女学生,很喜欢传纸条,说:“谁爱谁,我喜欢谁……”这类的话。有很多老师对此很敏感,就认为他们早恋,就会在班中提出批评,还把这些孩子请到办公室来进行批评和通知家长。这样做伤害了这些孩子的心。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遇到这类事情,她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先把她所知道的事情了解清楚,然后留下这位学生单独和她谈心,她不会一下子进入话题,而是向他了解班里的一些情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正题,并把自己像他那么大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告诉给学生,学生对老师童年的事情很感兴趣,老师就趁机说明爱有多方面的意思。他们现在的这种情感只是欣赏对方某方面的优点。学生非常喜欢这样了解他们的老师,在他们模糊的时候温馨提醒他们。老师能以学生的心情和想法去考虑问题,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其沟通的质量必然提高。
2、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真诚是最基本的要素。(注3)人与人的相处,都渴望得到温暖,减少孤独感。然而,人们不是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能都够体会到互相诚实、信任、真是所带来的温暖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说过:“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注4)在很多的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有隔离感,不能诚实地交往,这种交往的品质会对社会、对人们自身带来了破坏力。在学校中,几乎每个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愿望的,是出于对学生的好心。但是,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良好愿望和好心都会得到学生的接受。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不同的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学生对他们的真诚度的高低感受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因此,在教育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首先要有爱,才会有教育的效能发生。
(1) 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去回应给老师信任感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品质是双向互动的来成长和培养的。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是否一直非常重视,在一个言行一致的老师那里,学生的第一个心理体验是安全感,他不必担心这个老师的要求会前后不一致,不必担心老师会情绪的变更对学生的各种管理措施,也从一个始终能够对他们关怀的老师那里得到稳定的情感支持。学生在与这样一个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老师沟通,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健康的情绪管理;让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榜样那里,学习做一个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人,学习对人真诚、信赖的品质。
(2) 教师向学生表达真诚的技巧
首先,自我接纳与自信,是指教师自己有勇气面对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软弱、阴暗和脆弱的地方。在这个接纳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别人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可以体验到每个人都有他的软弱、阴暗和脆弱的一面,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宽容。
接着能在恰当的时候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也有物质,犯错误、存在错误偏见的时候,有分寸的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这样的表达可以缩短跟学生的沟通距离。
还要在与学生相处时,为学生事先制订教育计划时,要有明确的“教师意识”,但在对学生实施这些计划时,又要把自己当作是在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朋友。
最后在向学生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时,不事务调解自由的向学生“倾诉”自己的心态。如果说出来的心身感受对学生没有帮助,就没有必要说出来。
3、接纳与尊重学生
尊重与接纳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表示,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能力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教师对学生的接纳是紧密相联的。如:以平常心对待接受能力偏差或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教师应教导其它学生相互友爱、互相帮助。我的班上来了个得白化病的女生,刚来时其他的学生都叫她“外国小孩”,我便顺势介绍她,“对啊,Alice的英语学得很棒,说英语和外国小朋友一样,我们大家都要向她学习哦!”第一次课后,Alice 的身边已经有了几个新的朋友。
4、聆听
许多人认为,沟通,不就是说话而已,其实不尽然。沟通最重要的是聆听,老师首先要愿意和懂得怎样聆听学生的心声,很多老师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和学生说话,要求他们,其结果是让学生感觉老师很烦,反而产生负面效果。
总之,相信师生有了良好的沟通,必将会很好地解决许多教学问题。当师生之间真正喊出“理解万岁”时,师生沟通将不会成为难题,教学将更具有亲和力,学校也将会成为学生的天堂!
引文注释:
(注1)唐思群、屠荣升:《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21页。
(注2)唐思群、屠荣升:《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21页。
(注3)姚雪葵:《架设沟通的桥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4页。
(注4)唐思群、屠荣升:《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40页。
参考文献:
1、唐思群、屠荣升: 《师生沟通的艺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
2、姚雪葵:《架设沟通的桥梁》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3、杜明灯:《沟通,需要心灵的交融》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4、孙海文:《新时期师生沟通的策略分析》 文教资料 2006年第2期
沟通方式对沟通质量的影响(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