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审批应注重预算草案编制假设和依据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编制的内容是否完整,指标计算方法、确定原则是否与企业预算制度规定原则和方法吻合。
(八)改进预算执行与监控
1.改进预算执行。执行理念:系统性、严肃性、严密性、信息反馈双轨制、定期报告制。
其执行管理须做到:融责任体系于预算管理全过程;强调以预算指标为各项收支的依据;严格财务支出的审批程序;坚持动态管理。
企业财务中心和各责任中心须建力并实施预算执行的责任报告体系。如图6
图6 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执行的责任报告体系
2.改进预算执行监控度,确保其执行刚性。
(1)监控基础:组织、制度、监控目标、核算、信息反馈;(2)监控主体:出资者、经营者;(3)监控种类:按监控方法:授权、反馈、调整和制度监控,要与各职能、业务等结合,构成多道防线,避免预算失误与差错等;按监控功能:预防、导向性、纠正和补偿监控等;按监控时序: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既要有约束措施,又要有激励手段;按监控对象:资金、销售、生产、开发、采购和投资监控。要涉及企业所有分、子公司、部门和岗位,渗透到各业务流程和经营环节等;(4)预算审计监控。预算制度、编制、执行和考核审计。
注重责任、目标和权力落实功能,将预算内审批权力下放并通过辅助制度和流程将审批过程透明度提高。将财务职责定位于预算执行过程信息提供者,将预算执行状况以管理报表的方式随时反馈给预算责任人和管理层,不仅使预算责任人时时把握自己的预算进度,而且使管理层时时把握整体预算执行和财务状况,达到效率提高和相应控制作用。
财务中心须建立预算执行跟踪机制;及时纠偏。可使用《预算控制表》(表1)。
表1 预算控制表
预算编号:
预算项目: 预算金额:
日期 凭证号码 摘要 支付金额 累计金额 超支金额 备注
月 日
说明:备注栏中填写“变更”或“追加”,并注明理由。
复核: 制表: 年 月 日
(九)建立预算分析体系
1.分析种类:按其差异产生原因;按其差异对预算执行及结果的影响;按其差异产生的性质。
2.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比较、比率、因素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实地考察、经验判断、会议分析、类比分析法。
3.分析内容。
预算分析的基本内容是分析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审批额之间的差异。对于销售预算情况分析,可以从量差和价差着手,并以量差加上价差求出总差异,进而分析调整。对于费用支出项目,由于一般不存在量差,故将实际发生绝对额与预算审批额进行对比,分析偏差程度,并进行调整。有关公式如下:
(1)区分价格因素和数量因素
销售数量差异=(实际销售数量—预算销售数量)×预算单价;
销售价格差异=(实际销售数量—预算销售数量)×实际销售数量;
销售总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
费用支出总差异=实际支出额-预算审批额。
(2)区分总差异、计划差异与弹性预算差异(注10)
总差异=实际结果—总预算;
计划差异=弹性预算—总预算;
弹性预算差异=实际结果—弹性预算;
进一步分析弹性预算差异: “与销量有关的成本” 的差异分析,应着重区分价格因素和数量因素的影响(如当差异大到足以表明一些事情严重偏离了预期目标,公司应对差异展开调查);“与产品有关的成本” 的差异分析,应视其为酌量性成本进行控制;“设备维持成本”作为一项长期成本, 其差异在短期内是无法克服的。
4.分析程序。如图7
图7 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分析程序
在进行分析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分析对比表格,使预算执行情况一目了然。下面是对比表格见表2。
表2 预算执行情况表
单位:元
项目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预
算 实
际 差
异 预
算 实
际 差
异 预
算 实
际 差
异 预
算 实
际 差
异 预
算 实
际 差
异 预
算 实
际 差
异
合计
差异原因
复核: 制表: 年 月 日
(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建立反馈与适时调整程序,确保其柔性
对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实施还需进行不断创新。一方面,它是基于某一时点的市场条件为前提而做出的量化估计,另一方面,随着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断科学化,进而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及流程再造,而由此产生的管理效益将敦促企业对原有预算计划和目标做出相应调整。另外,企业经营目标改变、宏观政策变化以及无法预期的自然灾害都会对企业预算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此时便形成了预算偏差,应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对此,首先应由预算执行人员提出申请,说明需要调整理由、调整初步方案、调整前后预算指标对比,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论证,从而做出对申请的同意、反对或补充修改意请见,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反复论证调整方案的可行性,确定预算调整对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 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问题探讨(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