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传统预算管理系统的诸多现实问题的出现,“预算管理无用论”(注1)开始抬头。新竞争环境下适合中国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日益凸显。本文以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霖达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及其相关问题,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较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对改善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动态战略、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霖达集团预算、
【正文】:
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是在笔者反思传统“全面预算管理”弊端和现有“战略预算”局限性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出发和预算管理实施的管理环境,结合“目标性、人本化、全员性、经济性、可行性、适用性”原则, 进而对二者扬弃和改进,提出的预算管理模式,其生命力体现在理念、可操作性和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增长上。本文致力于以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霖达集团公司(注:集团公司预算最典型,包含着非集团公司预算)预算管理实践,发现我国企业集团在其实践中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思考,抛砖引玉,来探讨新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选择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模式的积极意义。
一、全面预算管理及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动态战略、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的概念及其之间关系
1.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为了实现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对预定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通过预算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预计、测算和描述,并以预算为标准,对其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计量、监控、调整、核算、分析、报告、考评和奖惩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注2)
2. 动态战略(Dynamic Strategy) 的概念。
根据波特的观点,战略的实质就是企业所选择的、可以使其成为卓越组织的特定活动,战略的差异在于所选择的活动内容和从事这些活动的方式。(注3)
动态战略将关注点主要放在可能影响未来发展战略的因素及其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正视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其的深入分析确定未来环境发展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重点分析不同因素在未来环境中的影响组合;其方法的分析结论涵盖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环境以及与各种环境相匹配的战略措施,能及时对战略措施进行调整以适应战略环境的变化。(注4)
3.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的概念。
以动态战略为导向,以企业价值和人力资本所有者(股东、经营者与员工)收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以协助确定动态战略目标,体现了组织文化、价值观、人本和目标管理等企业治理机制持续优化, 通过管理投资到经营成果、质量、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相结合的动态监控过程实现企业目标;强调外部治理、资源配置、信息沟通和行为优化柔性功能、刚柔相济,采用信息技术,在动态战略与经营绩效、效益规划管理、个人和组织创造性学习型、自我--团队预算--基于供应链的协调式地编制、实施、考评含动态战略的预算管理为具体目标;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和技术方法,提供并分析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经营、财务、非财务活动、学习和成长、内部经营过程、顾客和外部情况等综合信息;市场化和内部、结果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组织环境控制能力、准确性和实时性增强;业绩计量和激励机制更加科学、人性化等与新型组织和管理需要相适应的一系列动态管理活动的总称。
4.全面预算管理 、动态战略、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
本文所涉及的“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实质上是笔者根据我国的实际出发和预算管理实施的管理环境,结合“目标性、人本化、全员性、经济性、可行性、适用性”的原则, 对传统“全面预算管理”的扬弃和对“战略预算”的改进,进而提出的预算管理模式。
动态战略是长远、系统、导向和全局谋划。战略错了,企业工作效率越高,结果可能偏离企业目标更远。因此,效果(Effectiveness) 即“做正确的事”(Focus on doing the right things )比效率(Efficiency) 即“正确的做事” (Do the things right)更重要(注5)。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相对稀缺的,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保障了企业资源配置方案符合企业动态战略要求,将动态战略转化为可操作指标系统,更侧重于财务、非财务和外部指标及其细化,以便于经营状况、财务成果具体规划和实施监控、考评。它可以实现企业与环境沟通、日常经营与动态战略沟通。它是监测业务运行过程,使其向实现动态战略目标推进的管理工具;它突出了公司、分子公司和各功能部门工作重点。其互动关系如下图:
改进的战略预算管理问题探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