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尚属初期,长期计划经济模式淡化了信用观念,信用制度和信用关系不够完善,信誉价值较低。目前,市场信用薄弱仍是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承兑到期时不能及时将资金划付承兑行,造成大量的承兑汇票垫款;二是企业经营体制不健全,自我风险意识差,加之大多数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资产负债率高,资产流动性差,偿债能力低。三是企业信用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参照系。目前我国的信用评价体系还存在着较多缺陷,信用评级公司参差不齐,经营不规范, 评价指标也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评级可信度很难令人信服。
由于缺乏公正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对票据进行评级,使票据的广泛可接受性大打折扣。因此,建立健康正常的信用关系,建立其可靠的信用基础,将成为票据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4.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当票据发行人的信用状况恶化,遭到降级,投资者就会放弃购买该企业继续发行的票据,低信用评级的票据发行人由于不再能够发行商业票据,将被迫推出票据市场,这就是票据市场的“有序推出机制”。然而在我国由于企业破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企业真正破产困难重重,特别是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将带来巨大的再就业压力,由于企业退出市场困难,只好靠拖欠贷款赖以生存,这对信用秩序产生了严重的损害,也动摇了票据信用发展的基础。
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完善措施
(一)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1.融资性票据主导化。
一个活跃的、高效的票据市场必然存在大量的、有着各种不同需求的市场参与者,丰富的、满足各种市场交易主体需求的短期融资工具,以及完成各种不同市场功能的结构模式。剖析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脉络,借鉴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的发展经验,可以预见发展融资性票据是我国票据发展的方向,但何时出现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出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这将取决于社会信用的发展程度、市场管理者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市场需求的紧迫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2.票据经营集约化。
各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经营体制及运行机制要进行大的改革,其方向就是要在统一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以机构准入为前提,以全行营销为基础,以集中办理为核心,以利益返还为激励的集约经营模式,彻底改变票据融资业务分散办理、粗放经营、风险点多的状况,实现风险管理与经营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全行票据融资业务真正走上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轨道。票据的集约经营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票据专业化经营、规范操作和事后监督的作用,通过严格合规的内部交易传导机制,形成全行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3.票据市场品种多样化。
从票据交易品种上看,在票据市场交易中,银行承兑汇票所占的比重将逐步下降,商业承兑汇票所占的比重将逐步上升。在票据贴现市场中,银行承兑汇票所占的贴现市场份额趋于缩小,绝对主导地位将不复存在,商业承兑汇票所占的贴现市场份额趋于扩大,对企业融资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在票据市场品种多样化的大潮推动下,银行承兑汇票绝对统治票据发行和贴现市场的格局被打破,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共同主宰票据市场的格局将形成。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企业票据融资渠道,也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票据经营风险,从而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的快速、持续、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4.票据市场管理规范化。
随着商业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对票据市场运行规律和风险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化,票据法规必将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票据业务行为将趋向理性化,内部控制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部门对票据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管技术更加先进,依法合规、科学高效管理票据市场的格局将逐步形成。
(二)发展我国票据市场的基本思路及完善措施
1.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和有序退出机制。
票据市场主体信用等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流通中票据的质量和风险的大小,关系到票据能否顺畅流通和转让。因此,要发展票据市场,必须建立起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票据发行者入市前必须进过严格信用评估。企业建立“有续退出机制”也要借助于票据的评级机构。如美国的商业票据在发行前必须有专门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票据评级是一项独立的“企业短期债务即时偿付可能性”的评估,其评级结果是投资选择、决策、降低风险的重要依据。一般投资者之所以投资票据,正是由于票据的违约风险低,而且期限短,可满足投资人的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因此在票据市场上购买者只接受高信用评级的票据。
2.扩大票据市场参与主体。
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理顺票据权利义务关系,使商业汇票的业务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实际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商业票据的主要买方包括大商业银行(他们经常为其信托公司或其顾客购买商业票据)、非银行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私人年金基金、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等,大量的投资则是由非金融企业投入。参与票据市场的金融机构越多,形成的票据市场利率越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越贴近市场的真实价格。在监管上,准许票据经营机构将所持有的已承兑、未到期贴现(含转贴现)票据,有限度地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在交易品种上,先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再过渡到办理经济效益好信誉优良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在市场价格上,允许票据专业机构在经营票据买卖时,给予利率调整一个浮动空间,下限至央行再贴现利率,上限到可略低于市场平均利率,真正使票据价格与市场上资金、票据两者的供求关系基本吻合,为过渡到试行商业票据的商业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创造必要环境和条件打下良好基础。
3.提高票据业务经营模式,使票据经营管理公司化。
借鉴发达国家票据专营机构的设立模式,组建专业性的票据公司,通过对票据业务及其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严格成本效益核算,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经营目标,构建符合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的风险、财务、行政、技术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票据业务的经营核算水平,增强产品创新、风险控制与市场营销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1)要素投入资本化。票据业务实施公司化经营管理首先要夯实财务基础,强化利润约束,真正实现独立核算。要参照“全封闭”利润考核办法,建立稳健的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制度,将风险准备金及新增投资纳入效益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完善财务费用管理及固定资产管理,内部财务核算中固定资产作为总行资本金经评估后划转。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