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行国际认证,取得市场“通行证”。产品认证要有所选择,因为发达国家都有自己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产品认证标准,所以企业产品出口到哪个国家和地区,就应通过他们所要求和认同或承认的认证,并获得相应标志。仅以电子、电器、机械类产品为例,强制性的颁发产品认证书的认证项目有诸如美国的UL、加拿大的CSA、欧盟的CE、澳大利亚的SAA、法国的NF、沙特阿拉伯的SSA等。如出口手机、对讲机,必须取得FCC认证书。这些认证标志已成为各类产品输往各相应出口国的通行证。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做产品检测一定要到美国、欧盟等相关实验室做,因为我国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美国、欧盟不承认。因此,要认真研究国际质量与标准体系,主动与其接轨。
3、应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有关条款,特别要用好用足“例外条款”。我国应依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规定的在产品法规、标准、认证和检疫制度方面实行的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防止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实行双重标准。如果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规定高于其本国产品的技术标准的技术贸易壁垒,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依据国际公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规定,通过磋商、谈判解决,也可以团结、联合发展中国家,利用相互的国际协议、公约的有关规定,突破发达国家的歧视性技术贸易壁垒。
(三)绕开国外复杂繁琐的技术壁垒
企业可以通过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绕开技术壁垒,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发展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并带动相关产业跨越贸易壁垒。单纯利用购买手段引进技术往往难以得到较为系统先进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先进的技术、生产标准以及品牌和营销渠道会促进对技术壁垒的跨越。如中国出口日本的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内企业要善于与国外企业合作和竞争,形成长期共同发展,以跨越动态的技术壁垒。此外,可通过东道国国内的非合资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竞争模仿效应和研究开发的本地化所带来的技术转移溢出效应,实现国内企业积累技术,跨越技术贸易壁垒。
(四)强化标准意识,培育创新能力
1、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上的超越是最根本的应对措施。对于由水平差异造成的技术壁垒,企业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新的贸易技术壁垒的出现和进口产品对壁垒的跨越,因此,进口产品超越贸易技术壁垒,实质上是依据贸易技术壁垒的要求,改进产品,使其达到要求。企业应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吸引创新人才,完善创新机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对传统产品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这是应对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
2、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要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使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战略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能力、规章制度和技术文件、内部监督机制等符合ISO9000、ISO14000和ISO18000等管理标准具体要求。同时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绿色管理和安全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效能和质量。
3、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当今环保因素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应树立绿色产品观念,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环保企业形象。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
企业要想跨越绿色壁垒,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考虑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环境保护三方面关系,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开发绿色产品,建立绿色营销,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这样才能确立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环境保护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郭康寿 赵秀文:《国际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62-163页。
曹建明 陈治东:《国际经济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79页
宣增宜:《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141页
刘力:《中国:直面国际经济摩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第1版,第35页
王信领、王孔秀、王希荣:《可持续发展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56页
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7页
葛志荣:《<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释义》,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11页
王仲辉:《跨越贸易壁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82、206页
赵晨倩:《绿色壁垒与我国的服装纺织业的出口前景》,《内江科技》2006年第3期,第33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透析及我国的对策(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