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是必然的,但要谨防操之过急,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选择。在现阶段家族制企业并非全部要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一部分家族制企业可以由封闭的家族制企业转变为开放的家族制企业,一部分家族制企业可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具备条件、规模比较大的民营企业,可以考虑进行企业制度变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企业信任基础扩大至社会,由经理人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实现企业信任机制与经营机制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不具备条件的,特别是规模还不是很大的企业,则可更多地考虑如何在家族信任机制基础上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革命,使企业内部组织与治理结构接近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避免家族制企业蜕变成家长制企业。在不改变家族制企业形式的情况下,改造企业内部组织与治理结构,建立企业资源有效配置与组合的自动进化机制,是家族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完善治理结构
随着近些年中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对企业管理控制能力逐渐有了很高的要求,原有的权力过于集中,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缺乏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制衡机制管理模式,这就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只有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有所创新,突破目前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持续发展才有可能。管理制度创新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改变传统的“人治”管理模式,把企业管理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阶段。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管理,通过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等机构强化对企业家的约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以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建立激励机制,包括员工晋升任用制度、奖励机制、培训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等,使员工有工作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使企业员工有约束力、有压力,企业团队有凝聚力。
第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目标是建立股东、董事、经营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公司制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科学划分三会以及经理层的权责。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和总经理三职分设,股东大会要与董事会之间建立完善的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需要建立完善的委托代理关系,监事会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对董事会和高管层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权责对称、互相制衡的管理机制。其次,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最后,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加强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构成比例,赋予其更大的职权,促使民营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发展更加规范。
第三,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企业家个人的素质,因此加强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管理者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学习,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企业家在管理理念、管理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等方面的认识得到提升,最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企业家通过自身的学习也可以带动整个企业的学习氛围,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家、管理层、员工的整体素质如果都得到提升,全体人员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企业的管理理念,更好的实践企业的管理方式,一致的为企业共同愿景奋斗。
(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民营企业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必须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培养和激励,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利用企业自身的环境优势,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增强“人才”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真正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要考虑员工的多重需求,要改变过去只要给钱,员工就能好好工作的思想。一个人才选择他为之服务的企业时,考虑的因素很多,薪水只是一方面,而企业是否具有潜力、能否发挥其作用也是其考虑的重要问题。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注重实效,加强落实。 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在于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更重要的在于不断创造人才。民营企业要把人才的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明确绩效考核目,在有效沟通、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考核内容,针对不同的岗位,采取相应的考核方法,考核标准力求简洁、明确,考核周期要定期化、制度化,并注重考核的反馈和辅导,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合理确定人才的薪酬结构。要使人才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符,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才努力工作。企业可以以工资为杠杆,引导人才积极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奖励力度。对犯重大错误的员工要严惩,而不管职位高低等。只有奖罚并举,提高人才的责任意识,才能促使人才释放最大能量。同时要注意要把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五)培育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民营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竞争力弱,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意识到核心能力的构建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更新与转变管理理念。民营企业必须顺应现代管理潮流,积极地开拓视野,加强学习,促进管理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企业管理要转向以知识和人才人为基础,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管理为重点,从资本管理转变为人本管理,树立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服务,重视智力系统的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
第二,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可以通过联盟、兼并等外部整合方式,获取必要的技术、品牌、人才、管理等竞争力要素,也可通过内部重组,可以将外部获取的要素与企业原有的竞争力要素进行有效整合,融会贯通优势互补,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三,加强技术开发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民营企业大都集中在传统产业,往往是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始的,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和中枢,是企业独具的超越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民营企业要提升核心能力,就必须建立自己独到的核心技术。民营企业核心技术创新有两种形式:一是内部开发。即在完善企业研发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科研开发的高级人才,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并投入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力量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最终以自主研发力量为基础形成强有力的核心技术。二是外部获取。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和战略联盟的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取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和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对策6(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